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 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 动物不似人类有太多感情与文化的羁绊,它们拥有的是天堂般纯洁的挚爱。
D. 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她正日益强大、蒸蒸日上。
2、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学翻译直面文本,有作品,有评论,也有资料,能为文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材料,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②而反过来,文学研究又能深化文学翻译,传播文学翻译,让文学翻译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③文学翻译和文学研究,难以全然分离,它们常常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④甚至可以说,翻译本身也是一种研究。
⑤因为翻译,就是最好的深入。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3、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幽哉悠哉,辗转反侧。
C.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zhù) 俨然(yán) 归省(xǐng ) 教学相长(zhǎng)
B.苍劲(jìng) 冗(rǒng)杂 拾(shè)级 霓裳羽衣(cháng)
C.虔诚(qián) 寒噤(jìn) 腈纶(qínɡ) 分崩离析(bēng)
D.骠骑(piào) 颠簸(pǒ) 缄(jiān)默 矫首昂视(jiáo)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现了《卖炭翁》一诗的不同场景,请从文中选择最恰当的诗句为任意一幅配诗,并根据上下文写出卖炭翁此时的内心独白。
我为(_____)图配诗为:_______。此时卖炭翁的内心独白是:______。
【2】作为现实主义诗歌,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都反映了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请概括说明这种疾苦在卖炭翁和老妪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石壕史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妪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史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国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四句话,请你从四个角度说一说,为什么称《傅雷家书》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①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②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的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的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③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
④但愿你不忘祖国对你的培养,首长们的爱护,坚持你的独立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心,在外面更要出人头地的为国争光。
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灯笼
吴伯箫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几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⑤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⑥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⑦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⑧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有删改)
【1】作者说“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请说说在第③④⑤段中的“缘”有哪些?
【2】文章第③段空缺处原有一句话,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合适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B.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我选( ),理由:
【3】题目是《灯笼》文章开头却没有写灯笼,第一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说说作者在选文中通过写灯笼有关的事寄寓了哪些情感?
【5】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激越的旋律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9、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难免有“不容易”的时候:有的“不容易”是外因带来的繁复、艰辛、曲折……有的“不容易”来自内心的难堪、纠结、胆怯……做好一分职业,兑现一句承诺、改变一种习惯不容易,道一声抱歉、解一个心结、登一次讲台,可能也不容易。有的“不容易”通过努力最终圆满,有的“不容易”竭尽所能也难如愿。或许正在经历,或许已成过往,“不容易”带来的种种感悟,值得珍藏。
请以“ 真不容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标题补写完整;
②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