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示为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原理图,电源电压为6V,R为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油箱中的油量是通过电表的示数反映出来的,当油面达到最低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最大阻值为60Ω
B.该油量表是由电压表改造而来的
C.当油量增加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当油量增加时,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2、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3、下列物质中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
B.塑料
C.铁
D.陶瓷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5、战国中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说:“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这是磁石及其特性的最早记载。如图是记载中的司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司南周围存在磁感线
B.司南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都是相同的
C.司南可以吸引铁屑,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D.司南可以指示方向是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6、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安装有灯泡、电风扇和一个插座。闭合开关和
,灯泡正常发光,电风扇转动。一段时间后,突然电风扇停止转动,灯泡依然正常发光。开关均闭合,用试电笔测试a、b两点,氖管都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插座安装的位置不正确,会造成电路故障
B.电路故障的原因是bc间断路
C.用试电笔测试c点,氖管发光
D.用试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孔,只有左孔发光
7、“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初中生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以下违反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不弄湿用电器
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C.可以靠近高压带电体
D.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8、如图是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扬声器的线圈中通入携带声音信息、时刻变化的电流时,线圈会在永久磁体的作用下受到力的作用并带动纸盆振动发声。下列选项与扬声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发电机
B.电磁铁
C.电动机
D.电磁继电器
9、下列物理量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B.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C.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D.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能达到100%
10、以下有关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增大
C.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D.热传递中,内能多的物体把内能传给内能少的物体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实验装置,将、
两电阻丝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且
,瓶内装入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该装置可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D.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即可
12、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圆柱形导体A、B,A比B的长度短,现将它们串联接在一电源两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
B.通过A的电流大于通过B的电流
C.A两端的电压小于B两端的电压
D.当电路中的电流为零时,导体A、B的电阻均为零
13、小竹将重为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了100g的水,则物体( )
A.沉在溢水杯底部
B.悬浮在水中
C.漂浮在水面上
D.受到的浮力
14、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100W”、“220 V;40 W”字样,将它们接入220V的电路中,则 ( )
A.两灯并联时,灯 L2较亮
B.两灯并联时,亮度相同
C.两灯串联时,灯 L2较亮
D.两灯串联时,亮度相同
15、下列四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都容易导电的是( )
A.大地、人体、铜丝
B.金属丝、橡胶棒、玻璃杯
C.石墨棒、塑料吸管、陶瓷碗
D.铁丝、食盐水溶液、干木棒
16、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甲:小刚连接完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就亮了,是因为他连接电路时开关是闭合的
乙:小强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了最大
丙:小梅要判断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应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同时仔细观察小灯泡亮度
丁:小丽发现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测得的电阻值均不相同,有可能是由测量误差导致的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下列古诗文加点的字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
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就大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所含热量越多
D.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19、下列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分子间的引力
C.桂花飘香——扩散现象
D.摩擦起电——用做功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20、如图所示是小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的一个智能体温计的模拟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用电表的示数大小反映温度高低,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电表一定是电流表
B.温度变化时,电表的示数不变
C.温度降低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D.温度升高时,R2两端的电压变大
21、下列家用电器中,如每天正常工作接近一小时(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一个月耗电最接近的是( )
A.电扇
B.台灯
C.电热水器
D.电视机
2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同的是( )
A.摩擦铁丝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C.反复敲打铁丝
D.反复弯折铁丝
23、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动照明灯走入寻常家庭,这种灯晚上会在人员靠近时自动亮起,而白天都不会亮。它是由光控和声控两个开关控制的,两开关闭合灯亮。则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接收信号的能量形式以及连接方式分别是( )
A.光能、声能;串联
B.电能、化学能;并联
C.光能、声能;并联
D.电能、声能;串联
24、如图所示,粗心的小强把电流表接在了L1的两端。此时如果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 )
A.电源短路
B.电流表损坏
C.不亮
D.的灯丝烧断
25、小明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现将一台额定功率为880W的电暖气单独接入电路中,正常工作30min,通过电暖气的电流是______A,这个过程中电能表的转盘转了______转。
26、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其中R1=10Ω。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再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7、灯L1标有“8V、16W”的字样,灯L2标有“12V、36W”的字样,两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要保证两灯不损坏,电压U的最大值为___V,此时灯L2的实际功率为___W.
28、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转速为3600转/分,该柴油机活塞1s对外做功________次。若其效率为40%,消耗1kg的柴油转化成的机械能是________J。(q柴油=4.3×107J/kg)
29、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比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比3,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吸收热量之比为_________。
30、有一定值电阻,当其两端的电压为9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9A,它的电阻是______Ω;如果它两端的电压为0V,它的电阻是______Ω。
31、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______;造成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可能是电路中发生了______故障,也可能是在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区分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与火线的工具是______。
32、夏日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力;南极洲的冰川__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__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33、(2分)如图甲所示,在观察奥斯特实验时,小明注意到置于通电直导线下方小磁针的N极向纸内偏转。小明由此推测:若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通过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也将发生偏转。请你说出小明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图乙中小磁针的N极会向______(选填“纸内”或“纸外”)偏转。
34、学习物理知识后,同学们开始细心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下是同学们的一些思考:
(1)如图1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毛皮与图1中的_____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电_____(选填“正”或“负”);
(2)园博园内的郁金香竞相开放,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暖风熏得游人醉,郁金香满园博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能闻到郁金香花散发的香味,这是一种_____现象.
(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晓华同学家就购买了一辆国产车.细心的晓华同学发现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选填“并联”或“串联”).要打开转向灯,司机要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
(4)如图2所示,工作中的四冲程汽油机正处于_____冲程,该冲程将_____转化为机械能.若该汽油机每秒完成40个冲程,则每秒它对外做功_____次.
35、图中的A、B、C中装的是水,该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中的三个步骤.
(1)通过观察 可知图中的 图中探头受到液体的压强最大;
(2)通过上述实验的三个步骤可得出结论: .
(3)若增加一种液体,则还可探究:“在同一深度, 与 的关系”.
36、小明想知道自己喝的牛奶与身边一木块的密度,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8g,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g,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只用一把刻度尺、一个直柱形容器、牙签和水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在直柱形容器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此时水的深度h1;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水中,使木块漂浮,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此时水的深度h2;
③______,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此时水的深度h3;
④则木块密度表达式ρ木=______。
37、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某液体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某液体的吸热能力。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应该是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本实验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水和某液体的______相同。除了天平和图中器材以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本实验通过______判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______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某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该 液 体 的 温 度 比 水 的 温 度 升 高 得______(选填“快”或“慢”),这表明______(选填“某液体”或“水”)的吸热本领更强。
38、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左右,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4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 )
(2)张允同学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是_____.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实验中张允看到电压表示数为1.8V,要使灯泡L正常发光应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同时视线应注意观察_____(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当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_____Ω(结果保留1位小数).
(4)某同学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将图甲中的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并使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2V不变,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不更换其他器材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完成实验,他更换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能大于_____Ω.
39、九年三班的同学们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他们用相同的铁钉和漆包线制成了甲、乙两电磁铁,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电路主要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______的关系;将甲、乙两电磁铁串联起来的目的是:______;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通过观察______来确定的;由图1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电磁铁______(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
(3)将图1中甲电磁铁放大为图2,钉尖是磁铁的______极;若让钉尖再多吸一些大头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
40、为了探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某小组同学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壶的内部没有水)、数字式温度计、小叶轮等进行实验。实验步骤一:他们先测出壶内空气的温度(如图中a图所示);步骤二:接着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并测出喷雾器内部的气体温度(如图中b图所示);步骤三: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壶内的气体吹动小叶轮旋转,并测出喷雾器内部的气体温度(如图中c图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__;
(2)比较(b)和(c)两图可知:_____。
41、张明同学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装置图中有一个测量工具没有画出,这个测量工具是______ ;
(2)实验中宜选用______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3)根据冰的熔化图象,可以判断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 min;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______ 状态;
(4)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在实验中,他没有对试管直接加热,而是采用隔水加热法,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42、如图所示,小然同学学习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知识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对食盐溶液的导电性能与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小然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他将金属片、
插入图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将金属片
、
插入图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比较电流的大小,发现
,请你根据实验所记录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小然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食盐溶液的导电性能
B.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
()请比较
、
两种食盐溶液的导电效果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食盐溶液的导电效果好
B. 食盐溶液的导电效果好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可以通过___________来判断.
43、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直至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小强用调好的天平进行了以下三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由图中显示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小强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不用天平和量筒也能测量出液体的密度,老师给小强提供了一个正方体小木块(密度小于水和待测液体的密度)、盛有适量水的烧杯、盛有适量待测液体的烧杯、一把刻度尺,于是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小强用刻度尺测量出木块的棱长L0;
②______为L1;
③把木块擦干后再放入待测液体中,待木块静止时测出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L2;
④则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4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活动中连接的两个电路,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连接好甲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两个小灯泡均发光;
①小明把其中一个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来,发现另一个小灯泡________(填“不发光”、“仍然发光”或“可能发光”);
②小明交换小灯泡和开关位置,先闭合再断开关,他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2)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好图乙所示的电路:
①闭合开关S,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________,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小明经过仔细检査和思考后发现,在图乙中只要移动一根导线,电路就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请在图乙中将要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______)
45、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为18V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为5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15V,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46、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标有“3V,0.6A”字样(灯丝电阻不变)。当闭合只S,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U—I图象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A。求:
(1)当只闭合S,且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源电压是多少?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在中点位置不动,闭合全部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又变化了0.8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多少?
47、小青将家中其他用电器与电源断开,仅让淋浴器工作,用电能表测量电热淋浴器的热效率。他把淋浴器内质量为50kg,初温为25℃的水加热到55℃,加热前后电能表示数如图所示。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电热淋浴器的热效率。
48、请你根据电路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49、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钉子,O为支点,请画出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F1及阻力F2的示意图。
50、请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将电池、电流表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入电路的空缺处。填入后要求:闭合开关,小灯泡L1和L2都能发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