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项是( )
A.羹匙(gēng) 萦绕(yíng) 大彻大悟(chè)
B.渺远(miǎo) 两栖(xī) 教学相长(zhǎng)
C.蛮横(hèng) 冗杂(rǒng) 销声匿迹(nì)
D.水洼(wā) 行辈(háng) 戛然而止(ji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B. 他们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C. 《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目,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4、下列词语有写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逝:人员流逝 流失:水土流失 B. 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冰雪融化
C. 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本末倒置 D. 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白云飘逸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2)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得钱何所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5)手把文书口称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7)宫使驱将惜不得
(8)系向牛头充炭直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名著阅读。
(1)下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出自________(国别)作家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一书,他大战白匪,救出________;在女友________的帮助下,参加红军,抗击波兰匪军,__________;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坚持写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给人们以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2)学校“名著论坛”拟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假如你想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写出你的推荐语。
8、阅读《壶口瀑布》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 ;挟而不服, ;不平则呼, ;死地必生,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末段四处划横线上应填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柔中有刚 压而不弯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B.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C.柔中有刚 勇往直前 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D.遇强则抗 压而不弯 勇往直前 柔中有刚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几段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B.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C.第二段写河水在龙漕里的特点——凝重、哀愁、如泣如诉、不堪一击。
D.第三段首句“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段的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景细腻,用词准确、生动。
B.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形状、态势以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C.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D.选文采用以小见大、实虚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水由低到高,流泻而去,令人震撼的形态。
【4】下列对选文语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句中的“凝重”“猛烈”二词,把黄河奔腾至此,从河床跌入了深谷,那种惊人、磅礴之势,写的生动准确。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语言颇有气势,融入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怨、愁”各种情感。
D.结尾一段运用长句、整句,很有韵味,引发出诗意的联想。
9、“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