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甲为某实验小组自制的滑动变阻器演示仪,利用七个小灯泡的亮暗区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情况。如图乙为简化电路图,该图中实际发光的小灯泡的个数,以及再往右滑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
A.5个;变亮
B.2个;变暗
C.5个;变暗
D.2个;亮度不变
2、分别标有“PZ220﹣100”、“PZ36﹣100”的甲、乙两盏白炽灯,当它们正常发光时,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
A.甲灯较多
B.乙灯较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大
B.A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不变
C.V1的示数与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
D.V1的示数与V2的示数之和不变
4、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晒太阳相同的是( )
A. 用煤气烧水
B. 锻打菜刀
C. 搓手取暖
D.压缩空气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拉车向前运动
B.石块搬而未动
C.背书包水平前进
D.人举杠铃不动
6、“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初中生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以下违反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不弄湿用电器
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C.可以靠近高压带电体
D.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7、临夏州的冬季气温在-9~4℃之间,我们感到手冷时,可以通过搓手让手部发热御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手的内能为0
B.这是通过做功来增加手的内能
C.这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加手的内能
D.对手哈气和搓手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另一物体内能更大
B.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具有的热量越多
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示为酒精测试仪的原理图。R1为定值电阻,R2为酒精气体传感器其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浓度变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通过传感器的电流变小
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大
11、将“220V 60W”的灯泡L1和“220V 40W”的灯泡L2,并联在220V的电源上,组成闭合电路(设灯丝电阻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1比灯泡L2亮
B.灯泡L2比灯泡L1亮
C.两灯泡一样亮
D.两灯泡的亮度不确定
12、如图所示的电路,能正确测量L1的电流或电压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B.防滑垫做得凹凸不平
C.轮胎上制有花纹
D.轮滑鞋装有滚轮
14、如图,两个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 17N的物体 A(每个滑轮重相同),使物体A在2s内拉升了 20cm,拉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0cm
B.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之比为2∶3
C.拉力之比为3∶2
D.乙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N
15、如图所示是具有报警功能的文物展示台,该展示台由木板、弹簧、金属片A、B、C和报警电路组成。当物品搬离展示台时,金属片B在弹力作用下与金属片A、C分开。此时( )
A.灯不亮电铃不响
B.灯不亮电铃响
C.灯亮电铃不响
D.灯亮电铃响
16、如图所示,是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是定值电阻R的I-U关系图象
B.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0.1Ω
C.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并联在2V电源上,干路电流为0.8A
D.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串联在5V电源上,电路电流为0.2A
17、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小的水流,观察到水流弯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流一定带负电
B.水流一定带正电
C.玻璃棒一定带正电
D.水流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
18、下列用电器主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风扇
B.电视机
C.电冰箱
D.电饭煲
1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热水壶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洗衣机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能量无论是转化还是转移,能量总和会逐渐减少
D.用热水泡脚,身体会感觉暖和,说明内能可以转化
20、下表为某白炽灯与某节能灯的参数对比,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白炽灯 | 节能灯 |
额定电压 | 220V | 220V |
额定功率 | 40W | 10W |
A.白炽灯的额定电流为5.5A
B.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节能灯做功更快
C.当白炽灯两端电压为55V时,其实际功率与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相同
D.两灯均正常工作40h,节能灯比白炽灯少消耗1.2kW·h的电能
2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 微风拂面, 柳絮飘扬
B.夏天, 百花齐放, 花香四溢
C.秋天,展曦微露,雾漫山野
D.冬天, 天寒地冻, 大雪纷飞
22、学校开展“给父母送上一道家常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明在妈妈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她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晶
B.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汤沸腾后排骨上下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排骨汤沸腾过程中,汤的内能减小
23、连接在电路中的甲、乙两导体,通过他们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 )
A.甲导体的电阻不变,电阻值为0.2Ω
B.当乙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其电阻为0Ω
C.乙导体的电阻是定值电阻
D.若导体甲与乙并联,当电压为2V时,通过它们的总电流为0.6A
24、下面所描述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把地面上的报刊搬起来
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C.司机没有推动汽车
D.足球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25、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了千年一遇的大雨,短短几小时内,往日车水马龙的城市变成了水乡泽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我们应该进行如下防范,请从城市安全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因为________,所以要远离高压线。因为_______,所以汽车应减速行驶。
26、寒露、霜降、大雪等节气中涉及了一些物态变化,其中露、霜和雪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试管中装有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将会看到①木塞向外冲出;②试管口有白雾的现象。实验中,燃料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递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水蒸气的______能转化为塞子的______能,这时水蒸气的内能______,温度______,液化成白色的雾。
28、如图所示,各用大小为5N的力F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使其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N。
29、用锯锯木头,锯条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利用________ 的方法改变锯条内能的过程.
30、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10天后,界面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成因:一是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二是分子在___________。
31、早在公元前600年,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的转移;1733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并总结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2、指纹识别解锁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机解锁方式。如图甲所示,手指轻轻触碰感应区,识别出正确的指纹后手机自动开锁,则感应区相当于手机电路中的______。如图乙所示,充电宝给手机充电过程中,手机电池相当于______;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电池相当于______(填“电源”或“用电器”)。
33、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和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
和
,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则
______
、
______
(均选填“
”或“
”或“
”)。
34、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煮茶时隔着很远就能闻到茶香,这是一种 ___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__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即便在下面的铅柱下挂一重物,铅柱也没有被重物拉开,这一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A为条形磁体的右端,BC是电磁铁,虚线表示磁极间磁场分布情况的磁感线,据此可判断图中A为条形磁体的 ___________(选填“N”或“S”)极,电源正极在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4)利用发电机可以发电,发电机的原理是 ___________(选填“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将 _____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_____能的装置。
35、如图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定值电阻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电路图将图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________)
(2)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表格中①处应填写________。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① |
1 |
|
|
|
|
2 |
|
|
| |
3 |
|
|
|
36、如图甲、乙所示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液体能够均匀受热,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将所测的实验数据记录到如下的实验表格中
实验 序号 | 液体 名称 | 液体 质量m/g | 初温 t0/℃ | 末温 t/℃ | 升温 △t/℃ | 加热时 间t/min |
1 | 水 | 100 | 20 | 41 | 21 | 5 |
2 | 水 | 200 | 20 | 31 | 11 | 5 |
3 | 煤油 | 100 | 20 | 59 | 39 | 5 |
4 | 煤油 | 200 | 20 | 40 | 20 | 5 |
他根据上表中某两组数据绘制的对比图,如图丙所示。请判断A液体是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
(4)小东测出电加热器两端电压、通过电加热器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依据电功的公式W=_______计算出电加热器消耗的电能,即电加热器的散热Q,并用Q与本实验所测的某组数据计算出了该液体的比热容。请你判断小东用此方法计算出的液体的比热容会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7、陈明同学研究“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记录的数据如表格;
| 质量/g | 升高10℃用时/s | 升高20℃用时/s | 升高30℃用时/s |
沙子 | 30 | 64 | 89 | 124 |
水 | 30 | 96 | 163 | 220 |
(1)设计方案时,陈明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______;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加相同质量的酒精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
D、装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 ______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分析数据,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4)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 ______;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
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5)实验中玻璃棒不断搅动水和沙子,目的是:______;
(6)大强用同样的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甲液体比热容 ______乙液体比热容(填“大于、小于、等于”)。
38、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_____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下面的四个实例中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探究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
D.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铁球将做_____运动.
39、(1)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乙图中水蒸气将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小明同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牛奶、豆浆,用相同的酒精灯和相同的温度计同时进行了如丁图所示的实验。
①本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本实验中,使牛奶、豆浆升高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豆浆吸收的热量,这表明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名称 | 质量/g | 温度升高 10℃ 加热时间 | 温度升高20℃加热时间 | 温度升高30℃加热时间 |
牛奶 | 350 | 260 | 520 | 650 |
豆浆 | 350 | 220 | 330 | 550 |
40、小明为了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找来一段铁丝,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A.将铁丝放在火炉上烧,手感到铁丝发热;
B.双手捏住铁丝中间某一固定位置,反复弯动数十次,手指就会感到被弯折处温度升高;
C.用铁锤不断地敲打铁丝,一会儿感到铁丝发热;
D.将铁丝放入沸水中,一会儿铁丝也会变热;
E.将铁丝用砂纸磨一磨,被磨的部分温度升高;
F.将铁丝放在手心里焐一焐,铁丝也会变热.
请你将上述方法分成两类:一类为:_______(填序号),其方法(特点)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41、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连接电路前,开关应 ;
(2)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1 ,L2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
(3)通过分析电路连接情况,请指出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4)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
42、物理课后,小明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插入不同的水果,做成了“水果电池”。他找来了电压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积不变,测量出下列数据:
水果种类 | 苹果 | 果 | 萝 | 橙子 |
水果电池电压U/V | 0.55 | 0.40 | 0.50 | 0.70 |
(1)分析测量数据可知,水果电池电压与______有关;
(2)若研究水果电池电压与极板跟水果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应控制______不变;
(3)关于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你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
4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实验前,按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4)分析A和B吸热升温本领的方案:一是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比较_______;二是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比较______。
44、“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______。小明同学在进行实验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______;
(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装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______?为什么?______;
(4)该实验的结论用电压符号表示的关系式为______;
(5)实验测量多次的目的是:______。
45、饮水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其工作电路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S是温度控制开关,当水温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它会自动断开,使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是饮水机加热管的电阻,
是与加热管串联的电阻,如表是从其说明书中摘录下的一些技术数据
不考虑
的阻值受温度的影响
。求:
额定电压 | 220V |
频率 | 50Hz |
加热功率 | 880W |
热水箱容量 | 2L |
保温时整机耗电量 |
水的比热容为
,将一满热水箱的水从
加热到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在额定电压下,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
电阻
的阻值。
46、某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总有效面积为4m2,热水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1h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平均为2.5×106J,热水器仅能把接收的太阳能的42%转化为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若光照5h可以使热水器内初温为10℃、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2)若用加热的方式使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m3的液化气?
(假设液化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液化气的热值是5.0×107J/m3)
47、(4分)(2014秋•漳州期末)液态暖手宝在冬天充电后可以取暖做暖宝;在夏天放冰箱里冷冻后可以改做冷宝,像冰袋一样使用、防暑降温.请分析暖手宝做暖宝和冷宝时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内能及它们的能量如何转化或转移的.
48、小明家的卫生间里要安装一个“一开三孔”插座,其中开关控制卫生间内的电灯,三孔插座独立工作。现已完成了部分电路的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图连接完整。
49、用笔画线代替导线(不要交叉,横平竖直),将图中所示电水壶的3条接线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对应连接到插头上。
50、完成图中实物图连接,使两灯并联,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