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瞰 胸脯 报答 忧心忡忡 以身作责
B.遨游 疮疤 觉查 本末倒置 察颜观色
C.雪橇 晌午 烦躁 不可思议 耐人寻味
D.屏嶂 勉励 艰难 不期而至 激动不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优美的夜色中,我踏着 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 着细软的沙滩,发出 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 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A.软悠悠 触摸 温和 新鲜 B.软乎乎 抚摸 轻柔 清冽
C.软绵绵 抚摸 温柔 清新 D.湿漉漉 冲击 柔和 清凛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B.乐府初设于秦,是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西汉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C.《老王》是一篇散文,作者杨绛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D.说,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爱莲说》。
4、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主要表现了孩童们的才思敏捷、富于才情。《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则故事称赞了陈纪的品行。
C.《天净沙·秋思》体裁是小令 ,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是元朝马致远。表达了诗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的思乡之情 。
D.《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史铁生。作者对秋天的叙写对菊花的赞颂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和怀念之情。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我们千万不能白白地虚度了此生。
C. 通过多次家书的来往,使傅雷与傅聪的感情更加浓厚了。
D. 昔日水草丰美的景象己经不复存在,广袤的洲滩已成了茫茫戈壁。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这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C.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篆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7、下列《西游记》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酒戏嫦娥——猪八戒 B. 大战二郎神——孙悟空
C. 大闹五庄观——沙和尚 D. 招安孙悟空——太白金星
8、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 (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年与时驰(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9、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 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秋思》中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天涯”人思乡愁绪的语句: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 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
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
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 刘禹锡)。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1)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2)①_____________
(3)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4)②_____________
(5)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
【2】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选择__________处(只填序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这句话的理解。
11、阅读《散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说说第③段中加点的“熬”字有何作用。
【2】你从文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4】如何理解第⑧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整个世界”?
12、2020,最难忘那一天(那个人)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
②卷面整洁干净。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