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教授回忆说,刘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蔚为大观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令人慨叹不已。
②在2018 年平昌冬季奥运会花样滑冰总决赛双人自由滑项目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的表演犹如冰上芭蕾,可谓天作之合。
③此次中纪委推出的八项规定表情包,将严肃话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达,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沟通习惯。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到盛夏,公园里荷花盛开,亭亭玉立,惹得游人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
⑤自从《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济南市内的“同盛永”手工锅体验店挤满了前来“寻锅”的人,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⑥他在会上的发言,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公司未来发展所作的分析,让公司同事一目了然。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旅日大熊猫真真产下的雌性幼崽香香现在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甚至有日本媒体称熊猫香香为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的记忆,铭记这段历史,追思死难者,本身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继往开来。
③健康教育的改革必须尊重科学,如“恐惧伤肾”等带有明显争议的论断竟冠冕堂皇地通过小学课本向儿童灌输,这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妥当的。
④尽管我们已经青春不再,但我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满怀憧憬,以阳光的心态,以奋进的姿态,以青春的名义拥抱款款而来的2018年。
⑤请对筚路蓝缕的探路者心存敬畏,因为,只要走错一步,命运轨迹就会被改写,在正确的时刻做正确的选择,从来不会像事后总结那么轻松。
⑥请你相信,我们会一如既往为你拂去五彩缤纷的舆论泡沫,用专业在笼罩真相的迷雾中点燃一盏灯,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 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②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③马航失联客机时间发生后,国内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锐减,少数已经支付了旅行社费用、不得不踏上旅途的人们也是人心惟危。
④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物业代表队同仇敌忾,尽力拼搏,秒杀对手。
⑤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
⑥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只靠烧香拜佛便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可想而知。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ǐng 屏息 屏障 屏弃 屏除
B. bó 淡泊 湖泊 漂泊 停泊
C. mài 脉搏 山脉 人脉 脉脉
D. jìng 苍劲 劲敌 劲歌 劲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B.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C.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D.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成功研制了全球系列卫星移动终端产品。目前,我国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多亿元人民币,基于卫星大数据的万亿级市场正等待挖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血债(节选)
曲波
西山坡的大盘龙松上,吊着九个同志的尸首,六男三女,都用刺刀剖开了肚子,肝肠坠地,没有了一只耳朵,只留下被刺刀割掉的痕迹。
少剑波一看到这场惨景,眼睛顿时什么也看不见了,失去了视觉;头像炸开,昏昏沉沉,失去了知觉,就要倒将下来。高波一把扶住:“二○三!二○三!”一面哭泣,一面喊。
少剑波用力张开眼睛,定了定神,刚想再向姐姐看一眼,突然一声亲切温柔的声音,从耳边掠过:“剑波同志!……万一有什么不幸,切记要镇静。”临行刘政委叮嘱他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他紧咬着牙关,没有眼泪,悲切的心变成冲天的愤怒。他想到:“任务,部队在等待着我。”他最后看了一下姐姐的尸体,急急地走下山来,机械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写信报告王团长和刘政委。
二○一!二○二!
匪徒四小时以前逃窜,我已扑空。我正在进行追踪侦察,在此待命。请速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李鸿义接过信飞马奔驰而去。
愤怒已极的战士,在这待命出发的当儿,纷纷写决心书,要求荡平匪巢老爷岭,活捉匪首报仇。
少剑波派出了侦察部队,四处搜索侦察。全村的老百姓已经向战士们围拢来。“亲人!亲人!我们要控诉,控诉……”在亲人面前,群众的上千只眼睛里,涌出了热泪,开始向他们倾吐着受难时的情景。剑波看着这些受难的群众,万分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愤怒,特别是深厚的姐弟感情,总在袭击着他的理智,神情显然是有些恍惚。他那亲人,他的姐姐,好像就在他的身边,也在群众中倾吐着她的遭遇。剑波抬头环视了一下,在悲痛愤怒的人群中,却看不见姐姐的影子。
人群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穿着一身单薄的破衣衫,两眼直瞪着,两手张开着,像疯了一样地叨念着:“儿子没了!没了……媳妇也没了,没了……天哪!谁养老?谁养老……你们说!说……”
一个中年妇女,两眼流着泪,怀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孩。孩子的小脸紧紧依偎在妈妈的脖子旁,瞪着惊恐不懂事的两只大眼睛,看着妈妈的脸,妈妈的眼泪掉在孩子冻红了的小脸腮上。她的腿旁还有三个大一点的孩子,跪在她的腿边,紧搂着妈妈的腿。一会儿抬起头来,用已经懂事的眼睛望望妈妈;一会儿用小手搓着自己的小脸,拭擦着眼泪,低声地抽咽着,没敢放声嚎哭。
少剑波一转眼,又看见自己身旁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她满目凄凉,头发散乱,像是凝住了一样呆望着地上,眼珠一转也不转。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偎在她的身前,她用自己的衣襟,围着他。小孩不时地哭着望着她的脸,低声地哭叫着:“姐姐!姐姐!爸爸妈妈没……”小孩哭的再说不下去了。这位姐姐连忙低头给弟弟擦眼泪,可是她自己的眼泪已成串地滴在弟弟的头上、脸上。
少剑波看到这凄惨的情景,思想奔向他孤苦的童年。
是在剑波六岁那年上,父母双亡,姐弟俩就开始了孤苦无依的生活。那时姐姐才只有十八岁,她依靠教书来抚养幼小的弟弟和自己。
姐姐每天很早很早就起来做饭,饭后领着他上学,白天在课堂上给他和同学们讲课,晚上放学领他回家,姐姐又得做饭。辛苦一天的姐姐,晚上辛勤地给他补补洗洗,缝缝连连。给他补习着各种功课,她尽了她一切的力量教养着自己幼小而可怜的弟弟。
年幼的剑波已经入睡了,姐姐仍然忙着,给同学批改作业,有时到深夜,有时到鸡鸣。姐姐那青春少女脸上的红晕光泽消退了,深夜里常常听到她过劳的咳嗽声,和低沉的呻吟声,有时望着酣睡着的剑波发出鸣咽声……
控诉的人群里,他仿佛又听到姐姐的声音:有她少女时面对着孤灯劳动的咳嗽及低低呻吟声,有她动听的讲课声,有她抱着剑波睡觉时哼着柔和的催眠曲声……他又好像觉得挂在他胸前的那个兜兜在跳动,这跳动的声音和他小时伏在姐姐怀里睡觉时听到姐姐心音的跳动声一样一样。但是,这所有一切的声音似乎都在说:“小波!别流泪!杀敌!报仇!”
悲痛,此刻已完全变成了力量,愤怒的火焰,从少剑波的眼睛里猛喷狂射……
飞奔的马蹄声,打断了他的回忆。王团长、刘政委在他的面前下马。
少剑波尽力抑制感情,立在两位首长的面前,像背书一样机械地向王团长、刘政委报告了情况。报告到姐姐的惨死时,已讲不下去了。
王团长、刘政委和周围所有群众以及战士们,都立即肃静,脱帽致哀。
王团长:“我们没尽到责任,感到万分的惭愧!……
刘政委:“我们为鞠县长①和死难的同志们而悲痛……”接着他抬起头,挺起胸,举起了拳头高呼:“我们宣誓:彻底干净消灭国民党匪帮,为死难者报仇……”
“报仇!报仇……”全体战士和老百姓随着刘政委的呼声,发出了像轰雷似的宣誓。“我们要讨还血债!我们要报这血海深仇!”
(节选自《林海雪原》②)
(注)①少剑波本来姓鞠,鞠县长是她的亲姐姐。②《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故事。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作者详细描述了西山坡上革命同志惨遭杀害后的景象,既体现了烈士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更暗示了革命工作推进的艰难。
B.“像背书一样机械地向王团长、刘政委报告了情况”运用比喻,“像背书一样机械”说明他叙述准确,形象地突出了少剑波的理智克制。
C.文中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老太太、中年妇女和年轻姑娘的形象,从侧面写出了匪徒残忍狠毒的行为。
D.文中少剑波回忆起童年的孤苦时,作者运用插叙手法,突出了他们姐弟之间的特殊感情,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2】习近平同志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小说中的少剑波姐弟作为“英雄”和“先锋”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血债》是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第一章,属于整个故事的开端部分,请分析本章在全书中的作用。
7、(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4)楼前池塘里原是有荷花的,后来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5)“____________,山色空濛雨亦奇”,写尽了西湖佳景——晴雨皆宜:湖光映月,波纹荡漾;山色空濛,烟雨霏微,真是人间天堂。
(6)有志的青年都有远大的目标,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才能创造奇迹。离开了这些,只能落得“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的结局。
(7)请从下列名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下文横线上:
师长对于幼辈,特别是对青少年.总是寄予莫大的希望,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喻青少年莫负大好青春,应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及时建功立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层峦耸翠,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3)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用“云”作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行人经过蜀道的高危地段时手可摘星的感觉和内心惊惧的表现。
(3)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辩证关系。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善用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克庄①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来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②。岂有谷城公③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荚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这首词是刘克庄与朋友的唱和之作。②韩五: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被称为韩五。③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黄石公曾于谷城山下传授兵书给张良。④张许:指张巡、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两人坚守睢阳,坚贞不屈。⑤题柱:汉代司马相如途经成都升仙桥,在桥柱上题写“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用比喻形象指出国家已经到了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表达词人的忧思。
B.词人曾经谈笑之间大战两河,建立功勋,如今回忆往昔战斗生活,心情极为复杂。
C.词人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容颜日老却一事无成,看到国势日非而感慨万千。
D.这首词多处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对国事的忧虑及请缨报国的志向,自然贴切,含蓄深沉。
【2】面对国运衰微的形势,词人发出哪些呼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宝,河北人。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询、梁筒等教金造舟。且为乡导。金使苏保衡造舟于潞河。明年,以保衢为统军,将繇海道袭浙江。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劄平江,与守臣督海舟捍御。高宗问:“舟几何?”曰:“坚全可涉风涛者,百二十艘。”“兵几何? ”曰:“仅三千,皆闽、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帜甲仗亦粗备。事急矣,臣愿亟发。”
八月,次江阴,先遣其子公佐,谓曰:“汝为潜伺敌动静虚实,毋误。”公佐受命,即与将官边士宁偕往。宝将启行,军士争言西北风力尚劲,迎之非利。宝下令,敢沮大计者斩。遂发苏州。
士宁自密州回,得敌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挟魏胜得海州。宝喜曰:“吾儿不负乃翁矣。”士气百倍,趣众乘机进。敌已云合,围海州,旌麾数十里。宝麾兵登岸,以剑画地,令曰:“此非复吾境,力战与否在汝等。”因握槊前行,遇故奋击,将士贾勇,无不一当十。敌出不意,亟引去。胜出城迎,宝奖其忠义,勉以共立功名,胜感泣。乃维舟犒士,遣辩者四出招纳降附,声振山东。豪杰如王世修辈各署旗,集义勇,争应援,多者数万人。宝列名上诸朝,檄所部会密之胶西,命公佐以郡事畀胜,与俱发。
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泊唐岛,相距仅一山。时北风盛,众咸奋,引舟握刃待战。敌操舟者皆中原遗民,遥见宝船,绐敌兵入舟中,便不知王师猝至。风驶舟疾,过山薄虏。鼓声震叠,海波腾越。敌大惊,掣矴举帆,帆皆油缬,弥亘数里,风浪卷聚一隅,窘束无复行次。
宝亟命火箭环射,箭所中,烟焰旋起,延烧数百艘。火所不及者犹欲前拒,宝叱壮士跃登其舟,短兵击刺,殪之舟中。俘大汉军三千余人,斩其帅完颜郑家奴等六人,禽倪询等上于朝。还军驻东海,上喜曰:“朕独用李宝,果立功,为天下倡矣。”
(选自《宋史·李宝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主亮渝盟(渝:违背) B.得敌耗甚悉(耗:损失)
C.过山薄虏(薄:迫近) D.殪之舟中(殪:杀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兵从海路袭击浙江,危急时刻,皇帝听从宰相建议任用了曾身陷金军的李宝。
B.李公佐受父亲派遣先行刺探敌情,他不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还控制了海州城。
C.金兵围海州,李宝用自己的言辞和行动激励将士,将士们奋勇力战,敌兵退去。
D.李宝派遣能说会道之人到各处招纳降附,又得到各路义军支援,队伍不断壮大。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2)宝列名上诸朝,檄所部会密之胶西,命公佐以郡事畀胜,与俱发。
【4】简要概括李宝取得“唐岛海战”胜利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所谓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面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新长征,更需要有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的勇气和智慧。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决不能掉以轻心,只能继续艰苦奋斗,向前,向前,再向前。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复兴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李华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学校举办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主题为“秉承长征精神谱写青春华章”。请你在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学生发言,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②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新起点新征程——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③学校电视台邀请你客串《复兴时空·建党百年特别节目》主持人。请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为主题,完成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