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2、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
B.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C.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D.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3、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这一篇,重点回忆作者年少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实质。
B.《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情节曲折生动:孙悟空第一次从铁扇公主那里借到假扇,第二次扮作牛魔王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又骗回去,第三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合力,打得牛魔王现出原形,终于借得真扇。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闪耀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遇险的经历。在小人国,他看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场景;在慧骃国,他见识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5、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逐之/逐字逐句
B.不若鱼鳖/若无其事
C.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故物舍其所长/屋舍俨然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使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不 肖 教 人 而 不 能 则 谓 之 拙
【3】请写出选文鲁连所讲的道理中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老歌
[唐]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诗中“___________”四字集中说明了老农“家贫”的原因。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与前面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7、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上,陈宝生部长回应了社会关切,回答了记者提问。当记者问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等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时,陈宝生部长用将近7分钟时间做出回答。陈宝生部长直指问题要害、掷地有声——“我们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措施,对线上的培训进行规范,一定要把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绝不收手。”(摘自3月12日《中国教育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新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作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如要求整本书阅读等。有人认为这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请你就此发表评论。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不超过80字。
8、根据课文默写。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⑤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⑥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脸识别:安全不能只靠“颜值”
何晓亮
①北京天坛公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发放卫生纸的消息,近来引发了《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的兴趣。据报道,天坛公园公厕的访客,如今需要和“一台计算机”进行视觉接触,才能够获得免费的卫生纸,这种脸部识别技术能够防止设备给同一个人重复发放卫生纸。
②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③阿里巴巴围绕着“安全支付”同蚂蚁金服和 “Face++”合作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备受关注,蚂蚁金服花费7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验证公司EyeVerify,进一步加深其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布局。腾讯的“优图”基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各产品线,而百度则在吴恩达博士的率领下将“面部识别”作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室的重点研究项目。
④据2015全球安防设备市场报告显示,受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战场。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6.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巨大。
⑤但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市场的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关乎个人财产安全的金融支付领域。
⑥3·15晚会对刷脸登陆漏洞的曝光,更是将这一焦虑刺激到了顶点。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网络上随便找来的一张人物自拍,通过简单的图像处理和动态合成技术,将网络人脸合成到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上,覆盖原视频的人脸,就能简单骗过一些通过面部识别作为认证信息的软件。
⑦今天,人脸识别技术在业界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超过人类水平的97%,在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助理下,准确率的继续提升并不是难事。可以预见,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深入社会生活的潮流,难以阻挡。但如何把这一技术真正的商业化,减少落地应用的阻碍才是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精确度以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⑧首先还是技术方面。由于关键技术的封闭,以及在现实应用领域,光线、角度等因素仍对识别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识别结果的精确度和安全性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⑨同样,有关人脸识别所涉及的隐私和道德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此前,Facebook因为未经用户允许而私自储存和使用用户的人脸识别数据而饱受诟病;而Google则因隐私政策和舆论压力而禁止Glass 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选自《科技日报》,2017.3.23,有删改)
【1】本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说明?
【2】第②段中加粗的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⑦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人脸识别:安全不能只靠:‘颜值’”为标题有何妙处?
【5】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生活的各方面,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一方面也使个人信息暴露在外,结合文章⑥段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灯火
萧萧
⑴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⑵“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
⑶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⑷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⑸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⑹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⑺这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①?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⑻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⑼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⑽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⑾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⑿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⒀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⒁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⒂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⒃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注释)①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
【1】“‘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请阅读⑵—⑼段,简要概括作者与灯火相伴的几段时光,并依据提示,将横线补充完整。
灯火下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烛挑灯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⑸段画线句的妙处。
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⑾段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3】第⑽段中“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富有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4】本文第(12)至(14)段所写的内容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1】阅读全文,请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简析人物心理。
(1)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2)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
【3】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分析。
【4】“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感受有何不同?从作者“今天”的感受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12、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材料
世上,很多人感叹,人生多风雨,道路总崎岖。面对生活,有人低首蹙眉,郁郁寡欢;有人昂首挺胸,乐观前行。其实,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披一肩清幽,沐一身阳光,携一缕淡墨诗意,便能一路踏歌,悠然而行。
以《一路踏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材料
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40年之久,向人类揭示宇宙的起源和奥秘,留下轰动世界的科普名著《时间简史》的霍金,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连续7次打破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打破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头顶无数光环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农民的儿子”李登海,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扎根山区36载,崇德育人,桃李天下,播种未来的支月英老师,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不为生活所累,怀揣一颗诗心,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