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②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③毕业却不就业,已经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的孝道传统经受了严峻考验。
④网易《热观察》认为,朝鲜之所以孤注一掷地不断发射导弹,是因为领导人缺乏安全感,视核武器为维系朝鲜政权“绝对安全”的唯一保障。
⑤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⑤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
B.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
C.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
D.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患:祸害,灾祸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扶摇(chuán) 坳堂(ào)
B.夭阏(è) 蜩鸠(tiáo) 决起(jué) 榆枋(fāng)
C.舂粮(chōng) 朝菌(cháo) 蟪蛄(huì) 大椿(chūn)
D.斥鴳(yàn) 蓬蒿(hāo) 泠然(líng) 数数然(shuò)
4、对下面文段表达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他任上海博物馆书画鉴定专职后,所读名画、杰作,数以万计,其爱好更及陶瓷、雕塑,目力洞悉古今中外,发表了不少具独到思考的论文与著作,而他始终未脱离画家生涯,深深体验着作为学者的心路历程。我早就感到他应认真下功夫写部《中国绘画史》,一部史学家、艺评家和画家合作的《中国绘画史》。(吴冠中《苹果颂一感郑为著˂中国绘画史〉出版》)
A.吴冠中说“早就感到他应认真下功夫写部《中国绘画史》”,暗含对郑为没有及时、认真写出此书的委婉批评之意。
B.吴冠中认为《中国绘画史》不是郑为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应该由史学家、艺评家和画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C.吴冠中认为《中国绘画史》的写作应以郑为个人为主,同时还要吸收采纳史学、文艺评论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D.吴冠中认为郑为凭自己的才情阅历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一部集史学家、艺评家、画家之长于一体的《中国绘画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人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终于中国化了。这便使它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
“庭院深深深几许。”大概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盘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的宫殿》,有删改)
材料二:
在讲为什么我们要保存过去时代里所创造的一些建筑物之前,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作斗争。
建筑又是艺术创造。人类对他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衣服、器皿、武器等,从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或多或少地下过工夫,以求造型上的美观。例如:自有史以来无数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同时在建筑艺术上,是继续不断地各自努力,从没有停止过的。
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宫殿、庙宇、民居、仓库、城墙、堡垒、作坊、农舍,有的是直接为生产服务,有的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巩固政权,有的被他们独占享受,在封建时代建筑的精华是集中在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等上,它是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的。
不同的民族的衣食、工具、器物、家具,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无论是哪一种工艺,包括建筑。不论属于什么时代,总是有它的一贯的民族精神的。
以上几点,不但说明建筑是什么,同时也说明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代表。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得到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
(摘编自《梁思成谈建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主要建筑分别给进入建筑的人造成和谐与渺小恐惧的感受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
B.万里长城的对称不体现在形式上,但以空间的延续展示时间的绵延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C.同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建筑,大雁塔比小雁塔更中国化,更典型地表现中国宝塔之美。
D.明清的园林从形式上挑战了中国建筑的对称性,但本质上未违背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代皆沿秦制”,在建筑方面体现为秦以后各代的建筑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
B.汉代的斗拱与飞檐是我国古人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后,进一步有对美的追求最早例证。
C.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建造者的审美需求,都没改变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
D.先了解“建筑是什么”,进而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才能更好保护中国古建筑。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有关建筑的言论与两则材料的观点均保持一致的一项是( )
A.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个建筑师的追求。
B.医生们可以掩埋错误,但建筑师不得不和他们的错误生活在一起。
C.文明改变了人的住房,但并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
D.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据报道,国内某高校惊现复刻版金字塔,校方称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这一举动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杜甫《客至》中“______”。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______”,在《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______”。
(3)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色彩新潮流”,而色彩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学家,常以“云”描写头发,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设问的形式从侧面写出琵琶声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次北固山下》写出了平野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女子与男子对搬运嫁妆的约定,反映了当时的婚俗。
(2)宋词“锦瑟华年谁与度”中的“锦瑟华年”这一典故源于唐代李商隐《锦瑟》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游山西村》中,陆游行走于山间水畔悟道于心,紧接着描述风俗民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题目要求填空。
(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出自诗人_____________的《登快阁》。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运用比喻暗示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丧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白居易用客人的反应和悄寂无声的长江夜景描写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以莲比喻君子的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顗①赴润州幕
杜牧
少年才俊赴知音帝,丞相②门栏不觉深。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还须整理韦弦佩③,莫独矜夸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④坟下与沉吟。
(注)①杜顗:杜牧胞弟。②丞相:指李德裕,此时杜顗受李德裕的辟召。③书弦佩:皮带与弓弦。④谢安:孝武帝时位至宰相,赢得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1】前三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缙,宇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
缙幼颍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室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领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延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1415),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常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徒辽东。
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B.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C.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D.引拔士类/有一普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十一年,这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内阁,明朝朱元璋时期及以前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采取的是丞相制,到明成祖时期才开始初设内阁,内阁是一个团体决策机构,它本身也是参议和执行机构。
C.储位,本文指太子之位,太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我国大部分朝代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
D.“诏狱”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刑政”称谓,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或者太子亲自下诏书定罪,具有浓厚的法治属性。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2)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
【4】请简析解缙冤枉致死的主要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2020年,自强中学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主题,召开第十六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并进行换届选举。请以自强中学团委书记的身份,为大会致开幕词,主要介绍会议议程和会议主题,其他内容可以从简或省略。注意写作格式,2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