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②目前,很多学生喜欢情节荒诞离奇、主题偏激怪异的网络小说,真可谓奇文共赏。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应该提高警惕。

    ③司机在滴滴平台注册虚假账号会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整治人车不符的现象,加大审核与管控力度,滴滴公司责无旁贷。 ④2019 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对阵巴西队时,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队员们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最终兵不血刃,3 比 2 战胜了对手。

    ⑤2020 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与奋斗,不能投机取巧,更没有终南捷径

    ⑥近年来,互联网以百舸争流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快速融合,为我们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史前人类处于蒙昧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落所在的位置总是获取水源、食物的理想地带。

    ①因而对环境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②以延续自身生命为目的

    ③将寻觅食物视作根本之务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字,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注】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临安。

    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 5、(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深刻阐述并提出了红船精神。

    B.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近日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多数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

    C. 目前我国中小学营养餐浪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太大而造成的。

    D. 针对海岸种树不易成活、“年年造林不见林”,林业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了很多造林的新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说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系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进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伤神……”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 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科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党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断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这也正合了王蒙先生所说:让表们试着接触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看看到底有多少奥妙玄机,可塑可化,真才实力,奋为前进,得其时矣!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費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被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杨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头脑中世代积累沉淀的信念及其生话习惯两者之间的关系。

    B. 昆曲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

    C. 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任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D. 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华不曾斯裂,就在于它时时求新,融入并内化为人们的时代生括的一 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作为行文的观点。

    B. 第三段举例论证,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玄妙美”。

    C. 最后一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错误方式,与前文的论证形成正反对比,进而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 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方面人手论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逐层深人,论述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更存在于一种思路、风度与气派中,是一种精神的呈现。

    B.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与文物仿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切合年轻人的审美心理,改变了文物古板的历象,融人了时尚的元素。

    C. 对于传统对于文,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的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

    D. 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是历史要求我们拥起的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蚯蚓因为用心专一而行动自由。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国家危在旦夕、个人命运坎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6)《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_”。

    (7)《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8)《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向男子解释自己不能答应氓的婚事的具体原因。

    (9)《诗经·氓》的开篇刻画了女主人公对氓的喜爱,“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她“望复关”时看不到与看到后的神态和动作。

    (10)《诗经·氓》中,写氓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前进行了占卜,“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氓占卜的过程和结果。

    (11)《诗经·卫风·氓》以“________________”起兴,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12)《氓》中以桑叶比喻女子初婚时容颜亮丽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2)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抨击了秦朝当政者掠夺之众和挥霍的无度。

    (2)古人常赋予植物、动物以灵性,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做法可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①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③。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④何所慕!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李林甫接替诗人宰相之位,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②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④弋者:指猎鸟的人.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全诗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孤鸿的经历。

    B.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两句耐人寻味,经历过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却不敢看一条小小的护城河,说明官场的险恶之极。

    C.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用一个反问句质问骄横的翡翠鸟:站在高高的宝树之上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惧背后飞来的致命“金丸吗”?

    D.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

    E. 在描写中,作者通过借代和对比的方法表现了孤鸿与翠鸟的境况,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个来自浩瀚大海,一个守着小小池塘。

    2诗歌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从情感的角度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科学家潘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世界,令世界同行感佩不已,但国内民众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经历和精神。郑导演认为,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今天,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典型,关系到一个民族科技的未来,因此想以潘教授为原型,将他的事迹搬上荧屏加以宣传;但潘教授却不同意,他认为核心技术研发不需要宣传,需要的是“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消息传出,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

    (2)如果你是潘教授的学生,请给郑导演写一封信,阐明潘教授不同意的合理性。

    (3)请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回应大众关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