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
A.400㎜等降水量线一致
B.800㎜等降水量线一致
C.200㎜等降水量线一致
D.50㎜等降水量线一致
2、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3、目前,为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南水北调
B.植树种草
C.节约用水
D.修建水库
4、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易发生水患的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严重 B. 流经多峡谷地带
C. 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 D. 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5、赣南脐橙,江西省赣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种植在以下我国哪一个地形区(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6、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跨热、温、寒三带,气候多样
B.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C.最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D.东西跨经度广,产生了季节差异
【2】小明从海南海口乘船到天津旅游,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是( )
A.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B.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
C.黄海、东海、渤海和南海
D.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3】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
A.蒙古
B.俄罗斯
C.日本
D.阿富汗
【4】下列事件中,能说明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是( )
①国产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顺利完成首飞 ②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一FAST建成
③“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海底7062米 ④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与此直接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
A. 降水差异 B. 气温高低 C. 地形差异 D. 民俗不同
8、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崎岖的山地、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
A.高原和平原占比相当
B.盆地地形占比最小
C.山地占总面积的一半
D.地形类型丰富多样
【2】我国的地形特征决定了我国( )
A.适宜发展渔业
B.耕地面积广阔
C.交通建设容易
D.适宜多种经营
9、“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地势(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10、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促进人口迁移
B.促进乡村城市化
C.减缓人口老龄化现象
D.增加人口数量
11、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我国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据此完成下题。
读上图,分析该地区由甲到丙出现的土地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限制放牧牲畜数量
C.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 D.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霜冻
13、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台风 洪涝 干旱
B.台风 干旱 洪涝 寒潮
C.寒潮 洪涝 干旱 台风
D.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2】以下区域,受甲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台湾岛
D.柴达木盆地
【3】下列关于乙气象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带来大量降水
B.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D.只影响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4、下列省区中兼跨四个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
A.豫
B.甘
C.内蒙古
D.陕
15、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
A.日本、越南、泰国
B.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
C.尼泊尔、韩国、文莱
D.缅甸、菲律宾、韩国
16、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阶梯分界上又是南北走向的是( )
A.横断山脉
B.太行山
C.祁连山脉
D.雪峰山
17、下列民族节日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维吾尔族——火把节
B.傣族——泼水节
C.蒙古族——那达慕节
D.藏族——雪顿节
18、2023年10月31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投产使用,养鱼发电两不误,探索形成“绿色能源+蓝色粮仓”新模式。图为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源与风能性质相同的是( )
A.核能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2】下列地区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3】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优点是( )
①投资成本低②解决西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
③海面开阔,占用土地少④更靠近能源需求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漠河一腾冲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
20、下图为哈尔滨气候资料图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松花江哈尔滨段,河流结冰期约为( )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2】4月份松花江流量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为( )
A.大气降水明显增多,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B.河流上游水库放水,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C.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形成短暂的汛期
D.高山积雪和冰川大量融化,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21、香港特别行政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2、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它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 。
2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是什么?
24、京广铁路线与陇海铁路线交会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__。
25、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__。
26、从黑龙江省的 市到云南省的 县划一直线,此线——部人口稠密。
27、世界上最深、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湖。
28、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其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_______省。
29、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主要是______;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______向______递减的特点,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主要是______工程。
30、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__,西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__。
31、【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我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据环保部门调查,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污水,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南方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读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分布示意图(图1)和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这样导致众多饲养生猪企业出现“北猪南运”局面,据此推断“北猪南运”最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2)长江流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该主产区规划为生猪养殖________,是为了保护当地的______资源。
(3)宁夏、甘肃、新疆地处内陆,气候_________,且受民族饮食习惯和养殖基础的限制,规划为生猪养殖_________。
(4)北方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为养殖重点发展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南猪北养”的趋势明显,东北吸引了大型养猪企业北迁,其主要优势是_____(写出任意一点即可)
32、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简称: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名称:⑤_______⑥_______。
(4)⑦⑧⑨中,东西跨经度最多的__(写出序号)该省区的名称是____,不是民族自治区的是_____(写出序号)该省区的简称是____,被北回归线穿过的是___(写出序号)该省区的行政中心名称是____。
33、读下面“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西起我国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的____(填地形区)中的轮南油气田,输往东部,最后到达____市。
(2)主干道经过我国的西北地区、____南方地区。
(3)该工程的运输方式是____。
(4)西气东输给东、西部带来的好处是:西部:①____;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东部:③____;④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改善十分有利。
34、读“新疆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征,请写出新疆主要山脉、盆地的名称山脉①____山脉;②____山脉。盆地A____盆地;B____盆地。
(2)图中河流③的名称是____河,它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B盆地中有我国最大沙漠是____。
35、读我国东部地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及降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城市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是___。
(2)四城市与气温及降水变化图对应的是广州—___、武汉—___、北京—___、哈尔滨—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