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岳阳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题文)在我国,生活在牧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是(  )

    A. 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 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

    C. 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D. 鄂伦春族、藏族、壮族

  • 2、关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

    B.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在所示的宋词中, “头”是指所发源于的山脉, “尾”是指所注入的海洋,它们分别是        

    A.唐古拉山脉和东海

    B.唐古拉山脉和黄海

    C.巴颜喀拉山脉和东海

    D.巴颜喀拉山脉和南海

  • 4、为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政府提出的措施是(     

    A.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鼓励向海外移民

    C.“全面二孩”政策

    D.加快城市化进程

  • 5、福建省和台湾省有着极其深厚的“五缘关系”,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两省“地缘相近”,是指(       

    A.福建是距离台湾最近的省

    B.福建西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C.都以四面环海的岛屿为主

    D.都被北回归线穿过

    【2】两地“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下列习俗不能体现福建和台湾同宗同源的是(       

    A.两地都有相近的传统小吃

    B.两地居民大部分说闽南语

    C.台湾大部分同胞祖籍福建

    D.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 6、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下表为“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民族构成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民族构成(%)

    省级行政区

    民族构成(%)

    汉族

     

    汉族

    主要少数民族

    江苏

    99.6

    0.2(回族)

    新疆

    40.6

    45.2(维吾尔族)

    山东

    99.3

    0.6(回族)

    青海

    54.0

    22.5(藏族)

    辽宁

    83.9

    12.9(满族)

    6.1

    92.8(藏族)

    吉林

    90.8

    4.3(满族)

    云南

    66.6

    11.1(彝族)

    【1】甲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A.西宁

    B.拉萨

    C.呼和浩特

    D.乌鲁木齐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部、中部地区

    B.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C.中部和西部地区

    D.东南、西北和西南地区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知我国(     

    A.人口增长速度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没有其他民族居住

    C.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D.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 7、2022年12月22日是冬至,我国北方的传统习俗是(     

    A.包粽子

    B.吃月饼

    C.包饺子

    D.赛龙舟

  • 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代表武夷山脉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武夷山脉的走向大致为(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 9、下列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耕地、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循环利用

    D.可再生资源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不需要节制

  • 10、近年来,福建省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通过品牌的引领、带动和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使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名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省茶叶在我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该地适宜发展茶树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炎热干燥

    D.终年低温

    【2】福建省西部的山脉是(     

    A.武夷山

    B.长白山

    C.雪峰山

    D.太行山

    【3】福建省东部濒临(     

    A.渤海

    B.黄海

    C.台湾海峡

    D.琼州海峡

  • 11、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轮廓示意图”,四幅图所示的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 1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缓慢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 1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下列中的

    A. 黑河——腾冲线   B. 漠河-腾冲线   C.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秦岭——淮河

  • 1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汉族

    B.满族

    C.壮族

    D.蒙古族

  • 1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 16、读图“我国四省区轮廓”,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A.广州

    B.济南

    C.昆明

    D.石家庄

    【2】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显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7、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咸水湖分别是

    A.洞庭湖、青海湖

    B.洪泽湖、鄱阳湖

    C.洞庭湖、都阳湖

    D.鄱阳湖、青海湖

     

  • 18、下图是“我国大兴安岭某段及东西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图”,针对该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和第二地形阶梯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东部是高原,西部是平原

    D.东部植被以草原为主,西部为森林

  • 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 20、对下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①山的南侧高寒草原上,常见成群的牦牛在觅食

    B.②山的南侧千里戈壁,沙漠广布

    C.④山的东侧水田连片,秋季稻谷飘香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读下列中国地形略图,完成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A ________  B ________  C________ F山脉的走向为

    (2)图中地形区:高原①是_________  ;盆地②是__________平原③是________; 

    (3)a表示的河流是 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b表示的河流是   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下游形成  

    (4)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D_______、E_______ 、巫山和雪峰山。

     

  • 22、读“长江水系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_____________(海域)

    (2)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_________游,我国在长江干流上已经开发建成的水电站C是_____________

    (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A 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 23、填空题

    (1)我国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____________,北方的土地耕作类型为_____________

    (2)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草地和_________________等。

    (3)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__________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___________,人均____

    (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_______________和切实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24、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

    A.正确   B.错误

  • 25、填空题

    1.我国陆地面积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居世界第三位。陆地国界线长___万多千米,与___个国家接壤。

    2.2010年ll月1止,我国总人约为___亿。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具体要求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至云南省的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___、人口密度___,西北部人口___,人口密度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___阴山、贺兰山___冈底斯山脉为界。

     

  • 26、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__________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

  • 27、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产部门之一,它可以把________ 和________ 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________ ”。

  • 2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_______地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族。

  • 29、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____的影响。随着____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____。随着____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流进入____

  • 30、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现并提出“黑河﹣腾冲”线,此线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   (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B____;C____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海②____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区名称E____;D____

  • 32、读下列政区轮廓及山脉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省区的名称:A_____B____________

    (2)A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B图中的山脉是_____

  • 33、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有利于发展 业。

    (2)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   

    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 随着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 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河口区农民种植的各种蔬菜瓜果,要想运往东营市各大农贸市场销售,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应是  

     

  • 34、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及粤港澳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____(地形区),地势____。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张家口位于____省(简称)。

    (2)粤港澳大湾区的粤是____省。两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借助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____(运输方式)。

    (3)与粤港澳地区相比,京津雾地区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____。____。目前两地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两地共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

  • 35、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是A____高原,注入的海洋是D________

    (2)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是________(湖泊)、4是上游、中游分界线________

    (4)图中1是主要支流_______、该支流流经的主要省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