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材料中“这些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⑥合作共赢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2、“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是指( )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如图所示,该纸币发行的时间是( )
A.1935
B.1936
C.1937
D.1938
4、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内轻外
B.崇武尚文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5、下表为“新中国历年粮食产量数据”,引起1956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 1950年 | 1956年 | 1970年 | 1980年 |
产量(万吨) | 13213 | 19275 | 23996 | 32056 |
A. 社会主义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分田包产到户
6、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袁世凯死了”,下联:“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联和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最主要理由是他
A. 窃取了革命果实
B. 排挤孙中山
C. 出卖了洋务派
D. 公然复辟帝制
7、主持虎门销烟的是
A. 林则徐
B. 琦善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8、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C.鲁迅
D.毛泽东
9、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胜利曙光
D.重返联合国
10、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1、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有很大的不同,是“新形势”下的农民斗争,其不同主要表现在( )
A.斗争对象
B.领导方式
C.领导阶级
D.斗争结果
12、清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是
A.李自成 B.洪秀全 C.李秀成 D.冯云山
13、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同时他们也都接受《权利法案)。当时议会的真正目的是( )
A.加强国王的政治权力
B.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C.剥夺国王的全部权力
D.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14、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15、《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洋务运动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材料主要强调了( )
A.洋务派积极引进军事技术,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洋务运动期间对封建制度的变革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和军事技术,从而开启近代化历程
D.洋务派的最终目的是挽救并延续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6、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A. 挽救了民族危机
B. 追求民主科学
C. 否定君王专制
D. 促进思想启蒙
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这场运动为扬弃和超越旧文化所高举的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反帝、爱国
D.民主、科学
18、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北伐战争 ②西安事变 ③平型关大捷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9、涉县各校周一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进行爱国教育。国歌是指
A. 《我的祖国》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英雄赞歌》
20、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下列与张謇的救国理想最为接近的选项是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重农抑商,以农立国
C.教育为父、实业为母
D.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
21、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3、结果:战争终以________的失败结束。
24、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5、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____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___________→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___________→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翻雪山→___________→突破腊子口→___________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_→1936年10月___________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课本P60
②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党的历史上_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胜利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险、大无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7、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战役是________。
28、1992年中共______(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
2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为________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31、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城市在近代饱经沧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53年太平天国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首都,颁布的土地分配文件是什么?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这个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3)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在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其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4)解放战争中哪次战役解放了南京?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5)用史实说明“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作答)
3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33、
一些学者把中国近代化过程总结为“一个序幕,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序幕,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中国近现代化历经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请回答:
(1)三个阶段有什么共同点?
(2)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就下列四个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共同参与。
【千年辉煌之中国】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1)请写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百年抗争之中国】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勇的中国人民也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一场战争?
(3)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救国之路”中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走向解放之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
(4)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获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相关史实一例。
【不懈逐梦之中国】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5)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有关?
(6)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