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他们衣着单薄武器简陋,却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很多人在阵地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A.严于律己的保密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D.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水平,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 总理衙门
B. 京师同文馆
C. 私塾
D. 京师大学堂
3、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农历( )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4、“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材料中的“古城”是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上海
5、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经过一年的辛苦劳动,实现了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的好收成。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分田包千到户
6、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7、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A. 都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B. 都是通过改革而迅速强大起来
C. 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D. 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扩充疆域
8、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而占全国农户 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为改变这一状况, 我国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9、图片承载历史,下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 B.
C. D.
10、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图,从③到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革命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1、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后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些措施都是为了
A.让袁出凯知难而退 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促进南京的城市建设 D.确保司法的独立地位
12、当今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对当今欧洲文化有重大影响
B.起源于西罗马帝国。
C.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D.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13、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
14、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上海( )
A.观念开放,崇尚新潮
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D.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15、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1919年的天安门到1949年的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
16、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我着时代精神。以下信息反映了英雄们(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1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是
A. 孙中山
B. 汪精卫
C. 张学良
D. 蒋介石
18、掀起洋务运动的社会阶层是(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9、中山路和淮海路是徐州经济的黄金十字,而中山路的名称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共进会
20、祖国大陆最后获得解放的省份是:( )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云南
21、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___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共领导____________,与日军战斗。
22、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23、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军是_____,后期的主力军是_____
24、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_______,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5、抗击华尔洋枪队的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是( )
26、三个改造是农业改造 、 ______ 、 ______。
27、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
2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9、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______________。
30、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
3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什么?为此,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什么方针,有什么意义?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20年前的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32、虎门销烟的意义。
3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相关历史很感兴趣,请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4、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以“缅怀历史,呼唤和平”为主题,出了一期墙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下列问题的探究。
【缅怀英雄】
材料一:半个多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踏上朝鲜战场,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机枪眼、为突击部队开辟道路的烈士,有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壮烈英雄,还有许多英雄儿女魂断异国、埋骨他乡。
(1)材料一中提到两位英雄是谁?
(2)从英雄的故事中你能感受到他们怎样的优秀品质?
【扬眉吐气】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三:有人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这么说到: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纪念反思】
材料四:以新闻和历史节目见长的美国公共电视台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订50周年制作了一档特别节目,该节目的开场白强调:“战争在3年的酷暑和严寒中延续,面对不可预测的敌人,3.4万美军死亡、10万美军受伤、7140人成为战俘、8000多人失踪……”这些数字只是美方目前愿意承认的数字,但也应该足以引起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和反思。
(4)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些数字应引起美国人怎样的反思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