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是
A、《申报》 B、《沪报》
C、《新青年》 D、商务印书馆
3、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1850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办《字林西报》。与这些情况的出现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经济重心,你知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开始
A. 东汉末年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时期
D. 两宋时期
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从中国获得比任何一个参战国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6、著名作家汪树增在《1901》一书中评论某个条约时指出:最要害的条款,是外国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军和中国将要支付的巨额赔偿,此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 西方侵华史 B. 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 中国人民探索史
8、下图所示是与清政府重大事件相关的文物或遗址(部分)。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
A.标有闭关锁国的符号
B.刻有反抗侵略的痕迹
C.印有救亡图存的足迹
D.烙有殖民侵略的印记
9、如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1、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加入(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12、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历史名人的板报,与下图人物对应的文字准确的是( )
①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②曾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③曾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④曾撰写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辛丑”,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多么沉重而难忘的两个字眼,但凡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说到辛丑,就会立即想到与此相关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体现在( )
A.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4、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从史料类型上看,下列两则被称之为一手史料,主要因为它们( )
A.是当时的人留下的
B.是后来的人整理的
C.是以文字形式流传的
D.是格外珍贵的
15、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日本社会生产力比较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6、八年级的同学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并制作如下图人物名片,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人物是( )
人物名片 人物:____ 身份:中国共产党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评价: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历史的转折”是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C.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2021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主馆正式开馆,这是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在于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新中国全境解放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0、新中国成立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A.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开国大典 D.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英、法、美等国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2、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23年2月,________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4、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___________。
25、“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______。
26、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___(会议)。
27、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8、1992年中共______(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
29、___________4月,蒋介石在___________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___________利益。
30、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__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_______年。
31、近代随着西方的侵略,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请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新文化运动期间,由陈独秀创办、成为当时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是?
(2)洋务运动期间,开启了中国新式教育的是哪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设立,发展为今天北京大学的是哪所新式学堂?科举制正式废除是在哪一年?
(3)辛亥革命后,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写出图片所反映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4)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行驶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总特征。
32、中国历史上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筹建新中国召开了哪次会议?会议上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文件?
(2)哪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是哪次会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什么?
(4)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869年,明治天皇就颁布一道“御笔信”,直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别制定《征讨清国策》,提出与中国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材料二 “我们卫国从军,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队声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导致了材料二这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发生,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吉野’撞去”说明了他怎样的决心?
﹙3﹚《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针对近年来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的纠纷,《马关条约》划线部分内容的签署,能够说明什么?﹙4分﹚
﹙4﹚近期日本将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请你就此谈谈看法。﹙2分﹚
34、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国科技”以及更强烈的“中国自信”。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中国自信”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文化自信】
材料一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任务二:制度自信】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受住了考验,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团结抗疫,坚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这是中国人民制度自信的重要体现。
——改编自《新闻报刊》
(2)材料二提到的“制度自信”是指什么制度?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的成功探索(任意列举一例)。
【任务三:理论自信】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核心人物 | 理论名称 |
邓小平 | A | |
江泽民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胡锦涛 | 科学发展观 | |
习近平 | B |
(3)指出材料三中,A、B所示的理论名称。
【任务四:道路自信】
材料四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材料四中的“必须走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