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下表信息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A.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正确 B.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C.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 D.解放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
2、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3、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 B.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C.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经结束
4、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下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
B.
C.
D.
5、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指的是
A.1993年汪道涵与辜振甫会面
B.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面
C.2005年胡锦涛与宋楚渝会面
D.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
7、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此,中共十六大( )
A.做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C.进行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
8、读下图,安徽省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去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阅读下图“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0、为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众多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发动了一 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11、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申报
D.文化印书馆
12、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 )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13、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即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文中“文明人”指的是
A. 英法联军
B. 美日联军
C. 八国联军
D. 沙俄军队
1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5、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目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津战役
16、中共元老谢觉哉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记载:“午后6时叔衡(何叔衡)往上海,同行者润之(毛泽东)”。据此分析二人前往上海的目的是
A.投身五四运动 B.参加中共一大 C.征讨北洋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17、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A. 《南京条约》签订
B. 《马关条约》签订
C. 《辛丑条约》签订
D. 德国强占胶州湾
18、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1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领事裁判权
20、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凯伊
C.斯蒂芬森
D.道教
2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_____”。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4、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确定以《________》为代国歌。
25、涌现的英雄:张自忠、______。
26、________年________月,英国军舰突然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史称________战争。
27、1936年12月12日, ______ 和 ______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28、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 _________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23年2月, 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9、下图人物是_________。他阐发的“______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0、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1、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9”结尾的年代,观察下面年代尺,根据年代尺所给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广州虎门”有关的历史事件。以此为借口,英国对华发动了哪一侵略战争?
(2)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哪一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
(3)1899年,美国提出哪一政策反映出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4)1919年,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写出在民族危难之际,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主力军。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请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如下问题:
(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3)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成功地收回了哪两个地区?
(5)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达成了什么共识?
(6)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发生在何时何地?与台湾方面会面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7)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D.海基会和海协会
(8)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33、简述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指出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其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4、习近平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古今中外每个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天宁中学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收集资料,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
——唐太宗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就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他在治国政策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2)材料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怎样的愿望?
(3)材料三中哪一内容和土地政策有关?孙中山将其阐释为什么?
(4)通过参与活动,你有什么认识或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