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A.淞沪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城关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的墙报,下列史实可供他们选用的是
①东北抗日义勇军 ②国共合作抗日 ③台儿庄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平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5、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下面哪些革命活动是他践行的①成立兴中会②成立中国同盟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与黄兴共同领导筹划镇南关起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探索,下列哪一个是它没有见证的( )
A.《青年杂志》创刊
B.江南制造总局创办
C.最早被迫对外开放
D.五四运动爆发
7、“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武装起义
B.土地革命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党的领导
9、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水平,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A. 总理衙门
B. 京师同文馆
C. 私塾
D. 京师大学堂
10、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两个重大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2、“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材料中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3、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
A.张謇
B.鲁迅
C.郭沫若
D.茅盾
14、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挽救了民族的危亡
C.废除了科举制度
D.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15、有一位皇帝,创立了殿试制度,在位期间重用贤才,励精图治,使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他临死前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在安庆发动起义“拟杀恩铭”的是
A. B.
C. D.
17、1921年,中共“一大”在红船上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红船精神”的内涵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
18、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辛亥革命果实荡然无存的历史事件
A.镇压二次革命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19、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日精神
D.雷锋精神
20、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要求开办江苏利国煤矿,次年成立了徐州利国煤铁矿务局。此举与洋务运动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兴办民用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创办近代海军
21、
(1)该图中的宪法是( )年,在( )会议上通过的。
(2)它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________。
23、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2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__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5、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6、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________。
27、
洋务运动的背景:___________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8、1840年6月,_______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_______》,通过条约,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29、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同一时期,沙俄掠夺中国大片领土,一次性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30、三民主义中的______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1、“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何重要意义。
32、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领域 | 主要成就 |
原子能 | 1964年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②爆炸成功。 |
航天技术 | 1970年第一颗③发射成功。 |
生物工程 |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④ |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 ⑤ |
3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
(1)《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是什么?
(2)解放区的土改总路线是什么?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3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与图中A段“开始沉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哪一次?B段“沉入谷底”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据材料二归纳“自强运动”的背景。
材料三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所说的两种反应类型的代表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起点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从1937年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
——《专家:8年抗战和14年抗战是对抗战不同层次和角度的观察》
(4)根据材料四,概括“14年抗战”提法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