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思想文化合作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861年,清政府设立哪一中枢机构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A.同文馆
B.宣政院
C.总理衙门
D.军机处
3、在朝鲜战争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表现出强烈集体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 )
A. 黄继光 B. 董存瑞 C. 罗盛教 D. 邱少云
4、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获奖和被授勋的主要原因是( )
A.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B.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指的是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打退国民党重点进攻
D.百万雄师过大江
6、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会议是
A.中国一大
B.中国三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7、禁军统帅赵匡胤借口抗击契丹,在陈桥驿煽动士兵哗变。史称陈桥兵变。发生在何时
A. 960年
B. 916年
C. 1038年
D. 646年
8、“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在家就能点外卖”“逛街骑共享单车”,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④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是在
A.1945年
B.1946年
C.1964年
D.1970年
10、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上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B.筹建新中国
C.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制定《共同纲领》
11、如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3、《日落圆明园》写到:“有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文中的“两师军队”是指
A.英国和日本 B.法国和美国 C.英国和法国 D.美国和日本
14、如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杭州•2016 厦门•2017 海南•2018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C.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A. 日本全面侵华 B. 国共分裂对峙
C. 美日争夺激烈 D. 抗日高潮出现
16、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天津
17、《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写成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系列的主张,受到洪秀全的赏识。《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18、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9、如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
项目 | 中共 党员 | 民主 党派 | 无党派 | 工人 | 农民 | 解放军 | 归国 华侨 | 少数 民族 | 妇女 |
人数 | 668 | 274 | 284 | 100 | 63 | 60 | 30 | 177 | 147 |
比例 | 54.48% | 22.85% | 23.16% | 8.16% | 5.14% | 4.89% | 2.45% | 14.43% | 11.99% |
A.人大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20、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
(3)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根本大法是指————( )
22、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______的著名论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______的著名论断。
2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的皇家园林是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屠杀事件是______。
24、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________;为____________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5、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______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派系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______为首的奉系军阀,等等。
26、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8、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的神话。
29、“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以定人同归于尽”。由此场景的史实是 (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黄海海战 D. 三元里抗英。
30、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列举一例“一五”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就。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重要意义。
33、回答以下问题: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1)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2)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
(3)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34、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别领导了哪些运动,他们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口号)?
(2)“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它有哪些历史功绩
(3)你从这些运动中获取什么历史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