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呼和浩特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2、下列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董必武

    D.陈毅

  • 3、“日出东方”“打响第一枪”“扭转时局”“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灯塔指引”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针

    D.南昌起义

  • 4、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各省的会议代表到临时参议院参加会议

  • 5、“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这一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内工人运动的高涨

    C.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青年学生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③武昌起义

    ④萍浏醴起义

    ⑤同盟会成立

    A. ⑤④③①②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④③②①

  • 7、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 8、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秀清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石达开

  • 9、1988年,中国建立了第五个经济特区,它是(     

    A.广东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福建经济特区

    D.香港经济特区

  • 10、湖南长沙有一座中山亭,用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在亭内最有可能看到的主题是(   

    A.禁毒销烟先驱

    B.黄海以身殉国

    C.革命先行者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11、《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如此评论:“……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的观点是

    A.新文化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

    C.新文化运动反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D.新文化运动反对大量引入西方文化

  • 12、1971年11月,两名中国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3、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前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14、下图是一本传记的章节目录节选。该传记介绍的人物应该是(     

    第14章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第15章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第16章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 15、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尊孔复古时代 B.君主立宪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 16、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其基本内涵是(  

    ①社会发展  ②人民幸福   ③民族振兴   ④国家富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茅盾-《骆驼祥子》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 18、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北京大学红楼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爆发

  • 19、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建立取得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A. 创立拜上帝会

    B. 金田起义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天京

  • 20、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有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②采取优惠政策,给予人才、技术、资金、物资支持

    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 22、“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其中“先行者”是指________。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 23、中共一大召开:_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_召开,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 24、作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制度和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25、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给英国;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26、1924年5月,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 2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形成了________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28、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29、【危机·应对】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_____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 30、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不同阶段的口号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 32、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 33、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給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代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敦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材料三 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主权涉及的领域。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