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锦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博彩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是(  )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广州

  • 2、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为我国第一大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台湾岛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西源东流

    B.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流结冰期短

    C.地形以平原为主,森林树种丰富

    D.受气候因素影响,河流水量较大

    【2】台湾岛的铁路环岛分布,考虑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理位置

    B.气候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口分布

    【3】台湾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植物王国”的美称。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A.海拔高,我国东部的最高峰位于台湾

    B.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台湾山脉起伏较大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森林成长

    D.四周被海洋环绕,全年降水丰沛

  • 3、下列天津著名建筑中与基督教文化相关的是(

    A. B.

    C. D.

  •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各异,如黄土高原冬暖夏凉的“窑洞”,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人文环境 C. 居民的审美观 D. 生产方式的差异

  • 5、本初子午线是指(  )

    A. 0°经线 B. 180°经线 C. 20°W经线 D. 160°E经线

  • 6、人们常用“山水环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以下地理事物位于东北三省的有①小兴安岭   ②黄河   ③长白山地   ④黑龙江   ⑤松嫩平原     ⑥黄土高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 7、关于我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边发展边治理

    C.先发展后治理

    D.经济的发展有时需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8、黄土高原上的代表建筑是

    A. 窑洞 B. 竹楼 C. 平顶土房 D. 四合院

  • 9、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古迹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 长城   B. 明清故宫   C.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D. 王府井

  • 10、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太平洋东岸 B.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C.我国最南端在海南岛上 D.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 1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 全国的商业中心   B. 全国的旅游中心   C. 全国的经济中心   D. 全国的政治中心

  • 12、韩红歌曲《千年之约》,歌词“以海为沙,请长风手绘千变万化,我想登高一望 这天地的图画。一场阔别,让白云化为千年冰雪,清清泉水汇成世间一轮新月……倾我心,到沧海,从今大漠再不是阻碍”。描述场景最符合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哈京广线

    B.京沪线

    C.沪昆线

    D.陇海兰新线

  • 1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

    A. 资金的合理利用 B. 技术人才的培养

    C. 生态环境的保护 D. 沿线居民的安置

  • 14、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 15、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属于温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B. 被称为“红土地”

    C. 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D. 地形较为单一以平原为主

     

  • 16、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林 B. 地震 C. 水土流失 D. 干旱

  • 17、“南极的主人”是指( )

    A.磷虾 B.企鹅 C.海豹 D.

  • 18、下列称号中,不是对东北三省的形象描述的是

    A. 白山黑水   B. 鱼米之乡   C. 北大仓   D. 林海雪原

     

  • 19、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 20、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纬度位置上推测,岛上种植的水果以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为主

    B. 岛上河流短小,水能资源贫乏

    C. 森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D. 樟树是台湾特有的树种,红桧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 22、东北地区甜菜集中分布在________平原和松嫩平原。

  • 23、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自然资源________ .澳门________ 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 24、列举北京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

  • 25、北京的地理坐标位置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气候类型),位于___________平原的北部边缘。

  • 26、我国政府在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__________”政策。

     

  • 27、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与深圳相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

  • 28、与北京相邻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是   ,它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

  • 30、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是山环水绕,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黄土高原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2)②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③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

    (3)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危害?

    (4)黄土高原地区的沟谷和坡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说明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 32、下图示意“福建省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观景台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其海拔不高于_______米。

    (2)A、B两观景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米。A、B需仰望飞瀑的是_______,该地欣赏瀑布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

    (3)小清河的流向是_______。①②两河段中,漂流更惊险的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 3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C区域的名称是________

    (2)A和D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3)B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__

    (4)A区域的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____

  • 34、读“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铁路①___________;省会②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A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

    3)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

    4)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导致这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

    5)青藏高原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哪些自然条件?________

  • 35、读图我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_____

    (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

    (3)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

    (4)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

    (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