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3、生活中的静电,有的可以利用,有的需要防止,下列选项属于利用静电的是( )
A.油罐车的尾部通常拖一条铁链
B.地毯中编织了一些细小的钢丝
C.复印时,让硒鼓带电吸引墨粉
D.高层楼房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盛在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C.将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
D.实验室中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5、下列可以用电能表测量的物理量是( )
A.电流
B.电压
C.电功
D.电功率
6、关于图中四个事例涉及的能量转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风机桨叶带动发电机发电,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自行车运动员奋力避蹬车时,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行驶的高速电动列车,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丁:古人“钻木取火”,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7、关于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图乙,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C.图丙,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图丁,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8、如图,把两个铅块磨平并挤压后就能“吸”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脱落,下列实例中与两个铅块“吸”在一起原理相同的是( )
A.磁铁吸引铁钉
B.地球吸引周围的物体
C.用胶水把两张纸粘在一起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片
9、图中显示的是天然气热水器的参数,则它的热效率是( )
A.75%
B.50%
C.33.3%
D.20%
10、关于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条形磁体中间部位的磁性最强
B.用来描述磁场的磁感线真实存在
C.条形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
D.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
11、分别标有“220V、200W”的电动机、电饭锅、电冰箱,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关于产生热量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动机产生热量最多
B.电饭锅产生热量最多
C.电冰箱产生热量最多
D.三者一样多
1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B.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500W
C.手机正常通话时的电流约为5A
D.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0V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14、为保护学生视力,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教室里安装了护眼灯。教室各电学器材,与护眼灯串联的是( )
A.电子白板
B.饮水机
C.电风扇
D.控制护眼灯的开关
15、如图所示,节能灯上标有“24W”的字样,“24W”表示该台灯的( )
A.实际功率
B.额定功率
C.实际电压
D.额定电压
1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 微风拂面, 柳絮飘扬
B.夏天, 百花齐放, 花香四溢
C.秋天,展曦微露,雾漫山野
D.冬天, 天寒地冻, 大雪纷飞
17、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两物体重分别为,提升的高度分别为
,两动滑轮重分别为
,拉力分别为
,机械效率分别为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8、小余妈妈给他买了一辆平衡车,在使用过程中他发现,当电源总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起;人站在平衡车踏板上时另一个开关自动闭合,电动机才能启动开始运动,紧急情况时电源总开关会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于是,他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画出了与其原理相符的电路图,则小余所画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19、下列数据的估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
C.空调制冷时的功率约为
D.水的热值约为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1、将两个不同型号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发现两灯的亮度不同,甲灯比乙灯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灯中的电流不相等,甲灯中电流大于乙灯中电流
B.两灯中的电流不相等,乙灯中电流大于甲灯中电流
C.两灯中的电流相等
D.无法判断两灯中电流的大小
22、如图所示为课堂上同学做的“静电章鱼”实验。他先剪下一段塑料带,末端打结,再把塑料带另一端撕开,做成“章鱼”的造型;然后用毛皮反复摩擦“章鱼”,再用毛皮来回摩擦塑料管;接着将“章鱼”往上抛,将塑料管放在“章鱼”下方,“章鱼”就在空中游动起来了。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时创造出新的电荷
B.“章鱼”上带有异种电荷
C.“章鱼”和塑料管上带有同种电荷
D.“章鱼”在空中游动是受到了塑料管的吸引
23、将两个定值电阻连接的电路图如图所示,以下对图中各物理量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24、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灯泡的电流是
B.家用吹风机的功率约为
C.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电压是
D.支原体肺炎发烧患者体温为
2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1的电阻为15Ω,闭合开关,通过灯L1、L2的电流分别为0.2A和0.3A,则电源电压为____,灯L2的电阻为____。
26、如图所示,图甲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图乙中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V,图丙中电阻箱的示数是___________,图丁中电能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注意本题要填写单位,没有单位不给分)
27、如图,将包装口香糖的纸剪成中间较窄的细条,然后将锡箔细条的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很快发现细条中较窄处ab段开始冒烟起火,这是因为细条将电池短路。若ab段长度等于bc段长度,则ab段电阻_______bc段电阻,此时ab段电流_______bc段电流。
28、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_______ 和横截面积.另外,还受__________的影响。
29、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灯泡L1、L2是 ___________的(选填“并联”或“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 ___________两端的电压(选填“L1”或“L2”或“电源”)。若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L1断路”或“L1短路”或“L2断路”或“L2短路”),排除故障后,读出电流表示数为0.4A,则经过L2的电流为 ___________A.
30、某电阻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Ω,若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V,其阻值是______Ω。
3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当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 时,它们行驶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 4∶3,则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行驶.
32、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改变内能的,手搓取暖是通过_____改变内能的。发动机用水来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_____较大。
33、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比如“武汉的夏天很热”中的“热”,在物理学中是指_____高;“冬天,在户外为了取暖,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中的“热”是指_____增加;物体吸热升温中的“热”是指_____。
34、两个发热电阻R1∶R2=1∶4,当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R1、R2的电功率之比P1∶P2=___________;已知R1=10Ω,那么它们并联在6V电路中时,整个电路在100s内电流做功是___________J。
35、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对“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使用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电流的大小/A |
A | 锰铜合金 | 0.5 | 0.8 | 0.40 |
B | 镍铬合金 | 0.5 | 0.8 | 0.32 |
C | 镍铬合金 | 0.5 | 0.4 | 0.16 |
D | 镍铬合金 | 1.0 | 0.4 | 0.08 |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此过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分别将______(填编号)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分别将C、D两根合金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出的结论是: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______。
36、小明进行“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时,他已连接好了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3 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
(1)电路中只缺少一根导线,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______(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实验前,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当处于________状态;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片P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
(3)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Ω;
(4)小明在实验时,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闪亮一下就熄灭,检查发现小灯泡的灯丝已烧断,分析原因是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导致电流过大而形成的。
37、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_____。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加热沸腾时的温度比水更高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A(水) | 60 | 20 | 3 | 25 |
B(食用油) | 60 | 20 | 3 | 30 |
(2)实验中,用 _____(选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小华同学又想利用该装置研究酒精和食用油的热值是否一样。要完成该实验应该在如图烧杯中装入相同质量的 _____(选“同种”或“不同种”)物质,比较两种燃料 _____(选填“燃烧相同时间”或“燃尽后”)烧杯里物质升高的温度。
38、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小海同学从实验室取得以下器材:电压恒为4.5V的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Ω、1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分别为“10Ω,0.5A”,“40Ω,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
(2)小海接好电路,尚未闭合开关,此时发现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
(3)小海将10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接着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电阻换为25Ω后,为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滑片。
(4)小海在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该是____(选填“10Ω,0.5A”或“40Ω,1A”)。
(5)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之外,还具有_____的作用: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之外的作用是___。
(6)本实验结果是: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______。
39、期末复习时,小雪在家中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使用多节干电池做电源,用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三只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
(1)小雪进行了三次实验,分别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雪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天,小雪拿着实验报告单跟同学们进行交流时,大家认为小雪的实验过程比较麻烦,可以通过增加一个电路元件来简化实验操作过程。你认为应该在电路中增加的元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看过小雪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后,问小雪:“你是怎样实现三次实验中出现不同的电流值呢?”请你帮助小雪回答晓彤的问题______。
40、小鹏旅游时,捡到一块漂亮的火山石,上面有许多孔状结构,他猜想这块火山石的密度比普通石头要小,于是打算用到学校实验室测量一下这块火山石的密度。
(1)小鹏将天平放在__工作台上,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天平调平后,小鹏测石块的质量时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m1=__g;
(3)如图丙所示,小鹏用量筒量取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为V2,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__,根据图中数据算出石块的密度ρ石=__g/cm3;
(4)彤彤认为小鹏测出的石头体积有较大误差,测得的石头密度偏__(选填“大”或“小”)。为了排除石头吸水对密度测量的影响,彤彤在小鹏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实验步骤:
①测量一个空烧杯的质量为40g;
②将量筒中的石块取出,放入空烧杯中,测得总质量为78g。则通过彤彤的改进得到石块的密度为__g/cm3;
(5)对于吸水后体积不变的物体的体积测量,可以采取下列方法,你认为合理的__。
A.在物体外包裹一层保鲜膜,再放入水中测体积
B.先让物体吸饱水,再放入水中测体积
C.先用电子秤测出一杯水的质量,再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水不溢出且物体不触底),得出两次质量之差,再除以水的密度,得到物体体积。
4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强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煤油,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
(1)实验前,小明同学应取初温和___________的水和煤油进行实验。
(2)实验中,用___________(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小强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丙可知,___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强。
(4)小强在完成实验后,想探究水沸腾的特点,于是继续对水加热,当水沸腾后,他观察到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而气泡情况应该和图丁中___________相似。(选填“a”或“b”)
42、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实验中,小明按如图连接好电路。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电压U/V | 0.6 | 0.9 | 1.2 | 1.5 | 1.8 |
电流I/A | 0.15 | 0.32 | 0.3 | 0.37 | 0.44 |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_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目的是保护电路;
(2)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A.R1断路
B.R1短路
C.变阻器断路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片P,连续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的数据是错误的;删除错误数据后,进而分析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___比。
43、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选填“质量”或“体积”).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相同,然后比较_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由图象可得煤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J/(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44、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
(2)小雅同学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
、
。经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_____(用公式表示);
|
|
|
0.8 | 2.2 | 3.0 |
0.4 | 1.1 | 1.5 |
1.2 | 1.8 | 3.0 |
(3)同学们实验时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和
串联后,灯
亮,灯
不亮,于是小明认为灯
的灯丝断了,小西认为小明的说法错误。请你帮小西写出理由:______。
45、如图甲所示电路,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电源电压U;
(2)定值电阻R2的阻值.
46、己如图所示,R1=30Ω,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0.5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47、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两端电压为10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A,电压表的示数为3V,通过计算回答:
(1)灯泡L的功率是多少瓦?
(2)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多少欧?
(3)整个电路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48、如图甲是家庭电路中常用的一个两孔插座、三孔插座组合而成的插座盒,图乙方框内是其内部导线连接示意图,“。”代表接线柱,请你将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方框内的导线只允许连接在接线柱上。
49、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开关和插座连入照明电路。
(____)
50、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磁感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在括号内用“+”、“﹣”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