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说,以下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拉萨 D、台湾
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读“农业产业结构产值构成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0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
A.各部门产值比重均增加
B.渔业产值比重增加最小
C.农业产值结构更加单一
D.农业产值结构更加协调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取得的成就是( )
①畜牧业产值比重增加,满足居民消费需求②林业产值比重增加,生态功能逐渐增强
③种植业产值比重增加,粮食安全得到保障④渔业产值比重增加,保障国民基本供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措施有( )
①走科技兴农道路②推广低碳、绿色、生态农业
③扩大土地开垦和农业种植规模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城市中,可以进行江、海、陆、空联运的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北京 D. 大连
4、“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东北三省 D. 内蒙古高原
5、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 )吻合.
A.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永定土楼号称“土楼王”,位于闽西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读永定土楼景观图和永定气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永定土楼位于(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江西省
D.湖北省
【2】永定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多雨
【3】土楼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建筑( )
A.通风
B.散热
C.排水
D.抗震
7、分布在我国海拔最高的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蒙古族
8、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实行哪三级( )
A.省、县、乡
B.省、市、县
C.省、乡、村
D.市、县、乡
9、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轻工业的是( )
A.化工、机械 B.电力、钢铁
C.水泥、冶炼 D.食品、医药
10、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她”未来漫长的工作之旅。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哪一点的附近( )
A.a
B.b
C.c
D.d
【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韶关昼短夜长
B.悉尼处于冬季
C.广州昼夜平分
D.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达一年中最短
【3】下列我国四个传统节日中,最靠近乙位置的是( )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11、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牦牛
B.三河牛
C.三河马
D.骆驼
12、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关于黄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河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口
B.图中③河段容易出现凌汛
C.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D.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13、如图是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干旱
B.滑坡
C.洪涝
D.寒潮
14、下列地形区中,与四川盆地在同一阶梯的是 ( )
A.东南丘陵 B.柴达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下列地区中,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6、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7、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A.热量不足
B.光照不足
C.水源不足
D.地表崎岖
18、安徽的省会是( )
A.合肥
B.南京
C.苏州
D.郑州
19、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 渤海、东海 B. 黄海、琼州海峡 C. 渤海、琼州海峡 D. 南海、渤海
20、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黄土高原
21、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是____。
22、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
23、青藏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4、(走进东南亚)读“东南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①____洋,②____洋。
(2)图中B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H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提示:B处气候参考图1,H处气候参考图2)
(3)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多由____延伸,具有____分布的特点。
2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如果从黑龙江______到云南_______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_______,西北部人口_______。
26、下表中的“风”指的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请写出其名称。
序号 | 诗句 | 名称 |
1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________ |
2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________ |
3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________ |
4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________ |
5 |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 ________ |
6 |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________ |
27、我国陆地总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和____,居世界第三位。
28、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形区是_________。
29、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________个直辖市,与四川省相邻的自治区是________。
30、填空题。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半球。
(2)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
(3)目前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_省。
(4)四大盆地中,位于我国第一阶梯的盆地是___________。
(5)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位于________省境内。
(6)_____________ 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7)从_________至________的铁路称为兰新线。
31、读“我图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工业基地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
(2)乙工业基地有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____,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最大优势是____。
(3)丙工业基地的名称是____;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
(4)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____等优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32、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
(2)我国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是:对气候的影响:______对水能的影响:______
(3)字母D代表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高原;字母F代表的是______盆地。
(4)字母A、B所示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其中,山脉B的名称是______
(5)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所在的海域是______海。
33、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____部(方位),北部和东部与____(国家)相邻,东南部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为界与____(国家)相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范围:a____省,c____省。
(3)主要地形区:山脉A____ 、B____。地形以____丘陵和山地为主。
(4)河流:D____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是我国领土的东至点,是国人最早看到____(日出/日落)的地方。
34、读东北三省地形图,完成问题。
(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作物熟制为________。
(2)该区域________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这里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
(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工业基地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等问题,请你为该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提出合理建议。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加里曼丹岛地处欧亚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下图城市甲中的很多房屋建在浮在水面的木筏上。
(1)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____的地表形态。图中①河流是____,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图中②海峡的名称是____,它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请说出该海峡的重要性____。
(3)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其中有____个国家位于加里曼丹岛上。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关于该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南向北倾斜 B.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多 D.河流流量大,有利于内河航运
(4)加里曼丹岛上城市甲的很多房屋建在浮在水面的木筏上,形成这-独特现象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选项)。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
C.沼泽广布,地表积水多
D.河流众多,木筏充当浮桥
(5)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两幅图片,任选-幅图片说-说东南亚居民生活习惯与气候的关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