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人口总数是
A.10.3亿 B.11.6亿 C.12.95亿 D.13.41亿
2、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互助合作是( )
A. 南北对话 B. 南北合作 C. 北北对话 D. 南南合作
3、全球面临严重的淡水缺乏危机,每天有6000人因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丧命,造成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B.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C.水资源的污染严重
D.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4、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是 ( )
①非洲和南美洲有相同的古老地层 ②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不能漂洋过海的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5、IV地区有一种特殊的牧种,被称为“高原之舟”,该牧种是( )
A. 细毛羊 B. 伊犁马 C. 牦牛 D. 三河牛
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7、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发生的灾害是( )
A.低温冻害 B.春旱 C.洪涝 D.台风
8、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沙漠和荒漠化”主题的漫画是:
9、一般来说,下图中的这种生产方式多见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0、近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已成为客运的主要方式,是国家一张靓丽的名片。读“京张高铁沿线地图”,下列关于京张高铁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B.穿越西山,跨越京杭运河
C.连接京、津、冀三地
D.使北京市内各场馆联系更便捷
11、台湾是富饶的宝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多平原,盛产大米 B.中部为山地,甘蔗种植广泛
C.四周环海,处处产海盐 D.全部位于热带,盛产热带水果
12、下列山地对冬季风南下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并形成山地两侧不同的气候特点的是( )
A. 大兴安岭 B. 秦岭 C. 南岭 D. 昆仑山
13、为保护环境我国现在大力发展可再生无污染的“绿电 ”,不属于“绿电”的能源是( )
A.煤炭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14、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水资源充足
C.原料、燃料丰富
D.重工业发达
【2】目前四大工业基地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B.大力发展教育
C.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D.鼓励科技创新
【3】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基础
B.知识和技术
C.交通条件
D.资源分布
15、我国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16、“无农不稳,无粮自乱”说明( )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B.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C.只要农业发展,其他部门无所谓 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17、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最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自然环境
B.东多西少—社会经济环境
C.东少西多—自然环境
D.东少西多—社会经济环境
18、下列关于土地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B.占用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D.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19、北方地区位于( )
A. 长江以北 B. 阴山以北
C. 黄河以北 D. 秦岭—淮河以北
20、土地孕育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回答下题。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有一处不应开垦为耕地、它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1、东北平原的土壤是________;位于南方南部的海南岛地区,其耕作制度是________.
22、选择合适运输方式
(1)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________
(2)北京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________
(3)一批由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运到天津________
(4)从武汉到九江旅游,欣赏长江风光________
(5)在秦皇岛港将煤运到广州________
(6)从青岛运一吨海鲜到济南________
23、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有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秀美的湖光山色,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第一水乡” 。
24、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和 .
25、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_______。
27、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将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干湿地区 | 降水量(毫米) | 植被类型 | 耕地类型 | 农业类型 | 农作物 | 民居 | 分布地区举例 |
湿润区 |
|
|
|
|
|
|
|
半湿润区 |
|
|
|
|
| ||
半干旱区 |
|
|
|
|
|
|
|
干旱区 |
|
|
|
|
|
28、(题文)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________ 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________ 、________ 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29、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省(区)轮廓图 | |||
名 称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简 称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行政中心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0、填空题。
50000吨花岗石板材从大连出口到日本,最佳运输方式是 .
31、如下图“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的_____和_____填地形区。
(2)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形成泥石流的原因,地势方面:_____;气候方面:_____;人类活动方面:_____。
(3)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都分布在中西部山区,试分析山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的自然原因:_____;如果请你规划设计开发山区,你的建议是。_____。
32、读巴西简图1-3,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1看出巴西的地势特征是______;巴西地形区主要有两部分:南部的_______和北部的_______。
(2)读图2和图3,分析巴西的人□、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
(3)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一大河,该河流域内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原因是_____和雨林地区原始的______农业。该河流最终注入_______(海洋),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制造的氧气至少占全球氧总量的30%,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5月27日l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12月8日,中国、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材料二:玛多县是青海省海拔最高县,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年均气温-4℃,是国內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该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材料三:“玛多县地震分布图”和“青藏地区图”
(1)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位于板块内部B.大陆在快速漂移中
C.测量地方不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2)玛多地震发生后,青海省迅速组织救援队到达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是______
A.烈日炎炎B.高寒、缺氧C.极度干燥D.暴雨连连
(3)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誉为“________”。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设立自然保护区B.禁止狩猎和过度放牧
C.大力发展采矿业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D.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
(4)青藏地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________,该地区的种植业的类型被称为________农业,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5)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该铁路多段“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②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③防风沙掩埋铁路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34、读我国南水北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西北、华北地区。
(2)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作为中线方案的调水源头,将长江水经汉江上的( )水库、河南省省会市、河北省省会市,最终调到京津唐地区。
(3)东线方案主要利用( )运河,实现( )、( )、( )、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按自南向北的顺序填写)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____;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青藏铁路穿过有“聚宝盆”之称的甲____盆地;沿线可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代表动物)。
(3)拉萨当地的藏族同胞:穿藏袍、住碉房、吃糌粑。结合下面三幅图片,任选其一分析该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川藏铁路经过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中间被A____山脉阻断,穿越三江并流之地,地质条件复杂。请列举川藏铁路修建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____。(至少1条)
(5)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向北和向东移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一现象____。
(6)从自然因素简要分析青海省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站的主要原因:____。
(7)三江源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目前存在着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数量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等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至少2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