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4、“1974-1976年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B.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C.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D.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5、“广大市民募集金钱,赎买回来城市的自治权,还建立了自治机构。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在挥霍完金钱后,又取消了城市的自治权。于是市民坚持斗争十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权。”这座“城市”指的是
A. 英国伦敦
B. 法国琅城
C. 意大利佛罗伦萨
D. 德国慕尼黑
6、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分析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改革的实行
B.中共七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城市改革的展开
7、新中国成立后,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
A.伟人的话是不变的真理
B.“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
C.阶级斗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0、2020年1月15日至16日,大型原创话剧《林则徐》在广州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在此话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收复台湾 B.虎门销烟 C.收复伊犁 D.金田起义
11、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12、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 B. 中共八大
C. 第一届政协会议 D. 土地改革
14、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九大
15、下图是小卯老师为同学们整理的提纲,该提纲和哪一重要的理论有关
A. 科学发展观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16、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盾牌。火箭军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
A.空中侦察
B.海上巡逻
C.核反击和精确打击
D.发射卫星
17、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8、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
B.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
C. 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某
D.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林则徐
④左宗棠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铁人”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5、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____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9、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30、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31、结合课本简述新中国以来我国人民解放军有哪些重要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3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下线;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一中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制定的哪一经济规划有关?材料一这些成就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材料二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该事件完成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3)材料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3、
(1)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战争?
(2)这场战争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3)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列举两位这次战争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5)这次战争总司令是谁?
(6)这次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7)这次战争胜利的意义?
34、“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此次土地改革,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的图一及所学知识,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图四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哪两次失误?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4)依据材料三,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