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拉萨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2、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国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由此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

    A.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

    B.道路曲折最终失败

    C.借鉴了各国探索成果

    D.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文化

  • 3、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长期以来却并非海洋强国。在一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仅来自海上的外国入侵就达470余次。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彻底改变开始于(  )

    A.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B.成立华东军区海军

    C.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D.“辽宁舰”交接入列

  •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保持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B.截至2010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C.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D.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 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7、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副对联 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西藏得到和平解放

  • 8、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     

    A.英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美国和朝鲜

    D.美国和越南

  • 9、如下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

    B.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D.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

  • 10、如图是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图,图中1839年到1840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办厂

    C.林则徐采取严厉措施禁烟

    D.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英国

  • 1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 12、下图所示为“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原因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3、早在1931年,毛泽东就说:“它(新中国)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新中国)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新中国)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预言实现的标志是

    A.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

    C. 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

    D.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4、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 1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段文字中的“民贼”应指

    A. 溥仪皇帝

    B. 袁世凯

    C. 段祺瑞

    D. 张作霖

  • 16、某书以女儿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涉及了父亲治理兰考“三害”的情节。这里的“父亲”是指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 17、在“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B.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18、下表反映了1952~2014年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概况。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C.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19、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

    C.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D.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 20、在1949年的一次历史活动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28个党派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

    B. 28个民族参加国庆盛大阅兵仪式

    C. 28架飞机参加国庆盛大阅兵仪式

    D. 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每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都见证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庄严宣告:“________今天成立了!”

    (2)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和平解放,至此________获得统一。

    (3)________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

    (4)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________________,从此五星红旗开始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

  • 22、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 23、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4、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 25、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 27、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 28、“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 3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_____”战略布局。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 32、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 3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辉煌荣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

    ——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红色基调)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文中“他的军队”的司令员是谁?“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

    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外交转机)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你认为决定两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溘然长逝)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