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为此我国制定了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1992年某干部在陪同中央领导巡视的时候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这位老船长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温家宝
4、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B. 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C. 市场的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 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个姓“资”姓“社”的问题
6、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2001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17年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实力外交政策
C.“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D.大国结盟的集体防御外交政策
8、下列各项中,关于土地改革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9、“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请你判断习主席所做的这首词追思的是谁?
A. 周恩来 B. 焦裕禄 C. 雷锋 D. 王进喜
10、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中国女排精神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将下列革命精神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长征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
④八一精神
A.②①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
12、“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他”应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刘青山
D. 彭德怀
13、下图所示历史文物见证了(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基本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14、下列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就的是( )
A. 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 大庆油田的建成
C.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D. 浦东开发区的设立
1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6、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表,分析当时农村收入水平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收入增长率 | |
农村(家庭收入) | 17.6% |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 8.0%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土地私有制的实行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8、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
A.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主张忍耐顺从,死后能升入天堂
C.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D.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
19、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名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1、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2、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3、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4、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5、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7、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体制。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_______会上制定的.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31、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依据所学回答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出国家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重大举措。并回答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
(2)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地区不断向纵深推进,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3)1980-2019年,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了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新世纪初我国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是指哪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什么阶段?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什么?这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法律。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等英雄模范,其中解放军好战士和党的好干部分别是指谁?
33、请回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它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最终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
材料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当时人们相信,“永恒之城”罗马永远不会陷落。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自4世纪起北方的日耳曼人涌入帝国……476年,西罗马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材料四: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1)材料一中人物是谁?他是古希腊哪个城邦的首席将军?
(2)材料一中人物执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如何?
(3)材料二中罗马颁布的成文法被称为什么?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4)材料三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材料说说“永恒之城”陷落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两例成就证明材料四的观点。(可以围绕希腊罗马的文化、建筑等展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