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崇左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3、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因此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药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时珍

  • 4、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在1971年,中国内地几乎没有;1981年,中国内地占19.3%;到1991年,中国内地占28.7%。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包产到户”的实施

  • 6、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 7、以下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行三大改造

    C.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

  •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分配方式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 ④②③①

    B. ③④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 11、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上个世纪70年代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屠呦呦

  • 12、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C.布达拉宫

    D.敦煌莫高窟

  • 13、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得到更多的认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余华

    B.莫言

    C.韩寒

    D.路遥

  • 15、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取得的成果,不符合当时结果的是

     

    身份

    占乡村人口比例

    乡村土地的占有比例

    地主与富农

    不到10%

    70﹣80%

    贫农、雇农与中农

    90%

    20﹣30%

     

     

    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 16、习近平曾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联、作协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针对文艺工作提出指导方针,即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7、香港和澳门回归得益于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天才创造”指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8、下列三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国际盛会,它们共同反映了

    A.世界各国人民实现了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实现

    C.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1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不是我国省级行政区中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A. 内蒙古

    B. 宁夏

    C. 云南

    D. 西藏

  • 20、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代表齐白石等人汇集一堂。他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

    A.筹建新中国

    B.讨论“一五”计划

    C.审议宪法

    D.发动“大跃进”运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23、1956年底,   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4、开国大典

    1.时间、地点:__________,天安门广场。

    2.阅兵式:_________任检阅司令员,_____________任阅兵总指挥。

    3.新中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5、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 27、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 2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过程:

    (1)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_____

    (2)2013年,_____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_____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 29、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__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30、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

  •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撤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试举两例)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今,中国已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试举一例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

    (5)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