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出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2、“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抗美援朝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4、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5、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C.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6、台湾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拒谈“九二共识”。这实际表明
A. 蔡英文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台湾全体人民希望和大陆对抗升级
C. 和平与发展不再成为时代主题
D. 祖国统一已经不是大势所趋
7、“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这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8、2018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1周年。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他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9、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向雷锋同志学习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0、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坚持民主集中制
11、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下列属于70年前的“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是
A. 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B. 改北平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D. 决定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13、“反腐剧《国家行动》来了,比《人民的名义》还震撼。”这两部剧是最近电视迷们的热点追剧。反腐剧受热捧,从侧面反映我国反腐倡廉正重拳出击。当前打击贪腐案件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土地改革法》
D.《义务教育法》
14、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B.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社会性质改变
④社会主义国家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16、《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7、下图的宣传画反映的实质是
A.制定过高的目标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以行政命令推行 D.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8、1979年至1989年,中国出版经济类图书18646种,其中新出16455种,再版2191种。这期间,1989年经济类图书的年出版种数比1979年提高了11.56倍,再版种数提高近29倍,再版率从1979年的7%左右提高到1989年的20%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 )
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现代教育开始转型
C.出版行业结构调整
D.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19、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实行了三大改造
D.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20、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哪一项内容不属于这段历史?
A. 发生了“九一三事件”
B.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即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C.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 “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
21、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3)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
(4)____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3、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是______;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______。
24、下图人物是_____,他的_____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B.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C. 土地改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26、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7、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_____________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________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6)结果:中国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2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29、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30、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31、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2、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3、读图回答问题。
(1)哪次会议为图1的伟大事件做了准备?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作用?
(2)新中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图2和什么事件有关?志愿军入朝作战目的是什么?
(4)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34、“时空”透视古代中国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历史演进提供环境和舞台。请阅读下列材料,感悟古代中国的发展。
A.“从黑龙江直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1683年《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1】将材料B至材料F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材料A至材料E所涉及的区域按方位填入下表。
方位 | 涉及区域(填入对应材料的字母代号) |
西北 |
|
西南 | D |
东南 |
|
东北 |
|
【3】用一句话归纳以上材料中蕴含的历史主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