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鸟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二中的6是由图一中的5发育来的
B.2为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C.3为卵黄,属于卵细胞的一部分
D.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只有4
2、如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那么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 )
A.最高等、最复杂
B.最低等、最复杂
C.最高等、最简单
D.最低等、最简单
3、人体需要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汗
C.排尿
D.排便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下列不属于现代的食品保存方法的是( )
A.采用酶制剂
B.添加防腐剂
C.风干
D.罐藏
6、鲍鱼是中国传统食材。其身体柔软,体外有贝壳。下列关于鲍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鱼类
B.运动器官是足
C.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
D.鲍的壳可入药
7、关于下列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蛔虫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B.沙蚕生活在海洋中,疣足可辅助爬行和游泳
C.果蝇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日本血吸虫幼虫寄生在人体内,成体寄生在钉螺体内
8、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9、“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鱼鳃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鳍起着协调作用
10、夏天农民在移栽秧苗时,往往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蒸腾作用
B.减小光合作用
C.减小呼吸作用
D.减小生长作用
11、下列诗句涉及的各种动物中,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的特征的是( )
A.早有蜻蜓立上头
B.儿童急走追黄蝶
C.作蜜不忙采蜜忙
D.正是河豚欲上时
12、呼吸道感染时,常并发中耳炎,其病菌的传播通道是( )
A.外耳道
B.咽鼓管
C.鼓室
D.内耳
13、“生物钟”是指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下列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蜥蜴断尾
C.金鸡报晓
D.孔雀开屏
14、下列动物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①甲鱼 ②海马 ③鲸鱼 ④娃娃鱼 ⑤鳙鱼 ⑥鱿鱼 ⑦鳄鱼 ⑧鲨鱼
A.①②③
B.⑤⑦⑧
C.③④⑥
D.②⑤⑧
15、下列四种动物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动物 | 沙蚕 | 河蚌 | 蟾蜍 | 家鸽 |
呼吸器官或部位 | 体壁 | 鰓 | 肺和皮肤 | 气囊 |
所属类群 | 线形动物 | 软体动物 | 爬行动物 | 鸟类 |
A.A
B.B
C.C
D.D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苗述中,正确的是( )
A.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
B.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
D.生态系统不包括分解者
17、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以下操作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18、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巴斯德
B.列文虎克
C.林奈
D.弗莱明
19、丫丫就读的学校开展了前往动物园参观的研学旅行活动,①蝙蝠、②乌龟、③鸵鸟这三种动物在丫丫的参观路线(如图)中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下列有关基因、染色体、性状的叙述中哪一种正确( )
A.遗传性状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对数相等
B.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C.性状的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
D.染色体对数比基因数目多很多
21、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生活在________ 条件下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它们将人粪尿中的________ 分解,并产生沼气.沼气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
22、我们所说的“脉搏”是_________血管。
23、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_________。
24、荷兰人_______发现了细菌,_______的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5、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对馒头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
(1)2和3是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为什么? 。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 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 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 、 以及 都有关系。
26、根据生物性状________和________远近为依据,将生物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7个等级,其中___是重要单位,___是基本单位。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________中找到各种_____的位置。
27、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_____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_____,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_____.男性为_____,女性为_____.
28、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________。
29、生物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________、从低等到________、从简单到________、从水生到________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
30、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人类和现存的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 ,由低等到 ,由水生到 。
31、请将下列左侧各项与右侧对应项连线的字母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2、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
33、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_条。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叫做精子、卵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3条,比a、b减少了______________。
(3)B过程为受精。形成的e细胞叫受精卵,它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对,又恢复到与细胞a、b一样的数量。
(4)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此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由此看出,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成对的,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5)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
34、鱼生活在水中,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例如鱼的外形和鳃(如下图)。 老师带领同学们对鲤鱼进行了观察和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间题。
(1)通过观察和触摸发现,鲤鱼的外形呈流线型,体表有黏液,鱼体很光滑,这些特点对其在水中游泳有什么作用?请用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
(2)鱼鳃由大量鲜红色的鳃丝组成,呈现红色是因为鳃丝上密布着_______,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__________,利于气体交换。
(3)将鲤鱼放在BTB溶液中(遇到二氧化碳后,BTB溶液会由蓝变黄,短时间内使用该溶 液对鱼没有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说明鲤鱼呼吸产生了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