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台湾国民党前高官钱复在一次专题演讲中直言,当前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部分领导师心自用,因此在大选中接连遭受挫败也就不足为奇。
②抗战历史博物馆近3万件藏品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革命先烈在缺衣少食和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抗争的漫长历史。
③日本对中国高铁技术的态度可谓前仰后合:曾经不屑一顾,如今却刮目相看,其交通大臣到中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亲身体验复兴号列车。
④刘教授对学生使用网络用语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还会严厉批评,他认为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以及对汉语的规范发展都极为不利。
⑤库克自2011年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时就感觉自己如临深渊,在公司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与俄罗斯外长会谈时表示,中俄都是朝鲜半岛近邻,也都是六方会谈成员国,半岛的和平安宁与中俄两国利益息息相关。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别称或解释,如“垂髫”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用“社稷”代国家。
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部电影,主人公被变小了,跟跳蚤差不多大, ① 世界对他来说充满了危险, ②蚂蚁看起来都像是凶恶的大怪兽。在自家后院的草丛中,他所度过的一天,就像是一次野蛮丛林的疯狂历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说“今天我见到一只毛毛虫,它的表情太可笑了”。 ③ 在真实的世界里,昆虫的个头 ④ 是太小了。 ⑤ 昆虫摄影发烧友的镜头里,小昆虫们 ⑥ 露出了各种神奇的表情……
|
|
|
|
|
|
|
A | 所以 | / | 如果 | 确实 | 可是 | 终于 |
B | 于是 | 连 | 如果 | 实在 | 因为 | 于是 |
C | 于是 | 连 | 因为 | 实在 | 可是 | 终于 |
D | 所以 | / | 因为 | 确实 | 因为 | 于是 |
A. A B. B C. C D. D
4、巴厘岛在哪个国家?( )
A.马尔代夫 B.毛里求斯 C.印度尼西亚 D.泰国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 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 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 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的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窸窸窣窣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些一片雪白,那是她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现在他们一颗心定下来了!“宝宝”们有良心,四洋一担的叶不是白吃的;他们全家一个月的忍饿失眠总算不冤枉,老天有眼!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是。今年茧花娘娘保佑这小小的村子,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计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小溪边和稻场上又充满了女人和孩子们。这些人都比一个月前瘦了许多,眼眶陷进了,嗓子也发沙,然而都很快活兴奋。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那快乐的心里便时时闪过了这样的盘算:衣和夏衣都在当铺里,这可先得赎出来;过端阳节也许可以吃一条黄鱼。
这一天,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他带来的礼物,是软糕、线粉、梅子、枇杷、也有咸鱼。小小宝快活得好象雪天的小狗。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张老头子这么悄悄地问。
老通宝并没把这话看重,只随口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
“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紧的呢!今年茧厂不开秤——十八路反王早已下凡,李世民还没出世,世界不太平!今年茧厂关门,不做生意!”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毛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况且听说和东洋人也已谈妥,不打仗了,茧厂里驻的兵早已开走。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到离村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该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的厚实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并且他还要忙着采茧,还要谢“茧花利市”,他渐渐不把茧厂的事放在心上了。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又都是满脸的愁云。各处茧厂都没开门的消息陆续从镇上传来。往年这时候,“收茧人”象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年“蚕花”好了,他们的日子却比往年更加困难。这在他们是一个青天的霹雳!并且愈是象老通宝他们家似的,蚕愈养得多,愈好,就愈加困难,——“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五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
“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明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老通宝虎起了脸,象吵架似的嚷道:
“水路去来回得六天!他妈的!简直是充军!可是你有别的办法么?茧子当不得饭吃,蚕前的债又逼紧来!”
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船,又带了阿多。于是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洋种茧一担只值三十五元,土种茧一担二十元,薄茧不要。老通宝家的茧子虽是上好货色,却也被茧厂挑剩了一筐。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一十块钱,除去路上盘缠,就剩下了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就气得生病了。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热,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三张蚕,又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饿熬夜还都不算!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一日
【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艺术。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本文中“老通宝”的形象。
【3】分析本文情节的铺垫艺术。
【4】《春蚕》是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试结合本文内容,从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的现实主义表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4)《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无所凭借”应该是“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了民风的淳朴可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________,________”;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_____”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______”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从反面设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2)《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_______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应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________”,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自然人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开头两句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析。
【2】读全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两句。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照学,照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佑初,司马光荐彦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辅。宣仁后命平章军国重事,恩礼甚渥。然彦博无岁不求退,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初,章惇秉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诋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元佑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既归洛,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请于边吏,愿以馈彦博,诏许之。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
B.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
C.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
D.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
B.及进士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宋代科举殿试时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太子少保,负责教习太子,后成为一个荣誉称号,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布衣交,指不拘身份地位高低平等交往,因布衣一般是平民穿的衣服,亦指贫贱之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彦博能够未雨绸缪。他继承父亲的遗志,修复了唐时旧道,并储备了大量的粮饷,敌兵入侵,围困麟州城十天,知道城中已有准备后,便撤退了。
B.文彦博曾受多人诽谤。在绍圣年间,章惇执掌政权,言官认为文彦博与司马光是朋党,并诋毁先烈,加之文彦博德次请求辞官,因此他被降职。
C.文彦博颇受外族尊崇。契丹使者听了苏轼对文彦博的介绍后,认为文彦博是天下奇特之人;西羌首领温溪心请求边境官吏,愿意把他的名马赠送给文彦博。
D.文彦博颇得同仁赞誉。他历事四朝,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苏轼认为处理事情精练的年轻人也比不上他,他的学问贯通古今,专业的名家也有不及他之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张巽、高若讷从颍昌史照学,照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
(2)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作家李娟一头扎进草原,与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3个月后,又用了3年多的时间回忆、酝酿,最终完成了53万字的《羊道》三部曲。以下是她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的几则访谈录:
第一财经:你为写作做了哪些准备?
李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从小喜欢读书,痴迷写作。
第一财经:现实生活中是什么触发了你的表达意愿?
李娟:既有生活的变化,也有个人的特殊经历和特殊的情感需求。井且远不止于此。
第一财经:在与当地哈萨克族人生活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娟:我们这个世界和这个地球不能离开游牧这样的行为。我们大多数人之前对游牧行为的认识都太过偏狭、自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