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中需要闪电提供能量
B.现在地球不可能产生原始生命
C.原始地球的大气中不含有氧气
D.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
3、图示兔和狼的牙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狼的牙齿
B.A是门齿,C是臼齿
C.人类牙齿的分化更接近甲
D.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与消化食物的能力
4、如图为长骨结构模式图,其中代表骨质的是( )
A.①
B.④
C.⑤
D.⑥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发育起点是蝌蚪,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
B.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C.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外受精
D.青蛙捕食稻田里的害虫,能提高水稻产量
6、甲烷杆菌是专性严格厌氧菌,对氧非常敏感,遇氧后会立即受到抑制,不能生长、繁殖,甚至死亡。甲烷杆菌具有的特点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分裂生殖
C.有叶绿体
D.没有DNA
7、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产生能量
8、大多数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A.生殖器官简单
B.消化器官复杂
C.运动器官发达
D.体表有角质层
9、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表示消费者的是甲
D.蚯蚓可以充当图中的乙
10、相山公园内的牡丹园,种有蓝田玉、青翠兰、红霞迎日、月娥娇、群乌、晨红等百余个牡丹品种,这个现象体现了生物的(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11、下列有关地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菌为藻类提供了有机物
B.是藻类和真菌生活在一起
C.是细菌和真菌生活在一起
D.地衣是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
12、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文蛤的外套膜上皮具有一群特殊的“粘液细胞”,能合成并储存红霉素。下图为文蛤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文蛤的运动器官
B.②中的细胞可能有红霉素
C.③能保护文蛤柔软的身体
D.④中的肺泡能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13、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A.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
C.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D.脱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更加灵活
14、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绿意盎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芽的芽原基发育成根
B.叶芽的幼叶发育成叶
C.叶芽的芽轴发育成茎
D.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15、在种植过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稻田里,可少施氮肥的原因是( )
A.稻谷生长不需要氮肥
B.空气中有氮气会补充土壤中的氮肥
C.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氮肥
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16、大量植树造林对控制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 )
A.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
B.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
C.绿色植物能释放氧气
D.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
17、“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下列关于布谷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两翼肌肉发达,给飞行提供动力
D.体外受精,陆地上产卵,卵大有坚硬的卵壳
18、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别是( )
A.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9、“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鳞片
B.外骨骼
C.贝壳
D.细胞壁
20、下列现象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小老鼠走迷宫
C.蜻蜓点水
D.蜘蛛结网
21、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 多样性。
22、如图是人体上肢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横线填名称,下同)
(1)图中表示肱二头肌的是[ ],这块骨骼肌的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
(2)A图表示 动作,此时肌肉[ ]收缩,牵引 绕着 活动,产生运动.
(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①处于 状态.
23、尝试说出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称:_____、_____、_____。
24、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____和______四大类群。其中可以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______。
26、生命起源的过程:
第一步:________转变为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
第二步:由有机小分子 合成________如蛋白质、核酸。
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作用,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________,再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27、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
28、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9、请说出下列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至少两种):
腔肠动物_______、软体动物_______、环节动物_______、两栖动物_____、哺乳动物____、爬行动物_____。
30、______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1、请将右侧列出的各种做法与其所属的预防传染病措施用线连接起来
控制传染源 接种甲肝疫苗
切断传播途径 为教室消毒
保护易感者 将感染禽流感的家禽扑杀、掩埋
32、依据下图的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题的正确与错误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2】乙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叶片
【4】丁装置可以用来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33、下图为我国西北部内陆某大型人工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某年大旱,该处爆发了严重的蝗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是逐级________的。
(3)若该牧场的牧民为杀灭蝗虫而长期过量施用农药,那么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内,______体内农药的浓度最高。
(4)细菌、真菌、蚯蚓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5)蝗灾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你认为在大旱之年治理蝗灾、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可以采取的生物学治理措施是适量引进____________。
34、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同学提出问题:小白鼠经过训练后能否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实验数据如表:
小白鼠 |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A | 5分55秒 | 4分34秒 | 2分9秒 |
B | 4分27秒 | 3分13秒 | 1分40秒 |
C | 7分51秒 | 5分34秒 | 2分25秒 |
(1)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__。该实验设计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__。
(2)针对该实验的实验设计,以小白鼠为实验变量,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请你推测该探究问题的结论:__。
(3)小白鼠生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是__。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一种__行为;经过训练,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__行为。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的作用。
(4)上述实验中,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学会获取食物,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