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战国策》是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韩策》。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2、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 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简洁;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小说《故乡》,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
C.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有《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包法利夫人》等等。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轻快明朗;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下面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对仗工整,“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诗人的人生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同时也象征了诗人的人生之路,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借用了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给心境茫然之中的诗人又增添了信心。
D.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虽然反复感叹行路之难,但诗歌结尾诗人情绪高昂,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扬帆沧海的勇气。
4、下列情节,按照作品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武松醉打蒋门神②林冲雪夜上梁山③卢俊义活捉史文恭④混江龙水灌太原城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④①②
5、对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弈者胜,觥筹交错,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②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③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④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故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书麓(lù):六条编的器物,藏书用。③机阱:陷阱。④枉直乖错: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适。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杂然而前陈者:陈述
B.树林阴翳:遮盖
C.自尔,遇事不敢忽也:从(此)
D.或问:“为政宽简……”:有人,有的人
(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3)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篪中,读而心慕焉。
(4)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段中他为官理念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6、阅读《艾青诗选·礁石》,完成下面小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7.25
【1】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这首诗歌除了礁石之外,还有哪两个主要意象?
【2】仔细阅读诗歌,说说“礁石”象征着什么?诗人想通过“礁石”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回首翘望,最让你流连忘返、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的是黄海日落的美景:红彤彤的晚霞铺满半边天,鲜花的芳香在你鼻边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在你身边màn妙地起舞,
。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打开,尘封的心胸在此刻敞开,所有的狭隘自私都会淡去;自由的心灵在此刻放飞,所有的豁达宽容都已回归。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望_______ màn_______妙
(2)根据波浪线的内容,写出对应的成语。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写出适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纤纤擢素手, 。(《古诗十九首》)
③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⑥无情有恨何人觉? 。(陆龟蒙《白莲》)
⑦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⑧爱惜芳心莫轻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⑨ ,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张岱《于园》)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9、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被感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2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2004 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更好的溶解性意味着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稳定性意味着在这种药物到达寄生虫所在的血浆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化合物会分解。而且这种新药疗效更强,当被感染的小鼠服用这种新药后,4天之中95%~100%的寄生虫都消失了,而传统的青蒿素药物需要服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清除95%的寄生虫。
⑥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对世界抗疟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1】文章依次介绍了“青蒿素”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2】第⑤节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人类治疗疟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这则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科学精神?
材料: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远去的歌声
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然而见到她们后,我吃了一惊,她们和我想像中的仙女完全是两回事。
⑤我不止一次观察过她们修理牙刷的过程,那是一种细巧的工作,用锥子在牙刷柄上刺出小洞,然后再穿入牙刷毛。她们的手很粗糙,然而非常灵活……
⑥有意思的是,这些长得不好看的村姑,并没有破坏我对她们的歌声的美好印象。记忆的宣纸上,依然是那团诗意盎然的彩晕。当我在午后的阳光中听到她们的呼喊时,依然会遐想联翩,走进我憧憬的乐园。
⑦那声音,早已远去,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要修牙刷。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会一直清晰地记得它们。当我用文字来描绘这些声音时,它们仿佛正萦绕在我的耳畔。D有时候,躺在床上,在将醒未醒之际,这样的声音仿佛会从遥远的地方飘来,使时光倒流数十年,把我一下子拽回到遥远的童年时代。
⑧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样的优美歌声并不单一。那时,在街头巷尾到处有动听的呼喊,除了修牙刷的,还有箍桶的,配钥匙的,所有的手艺人,都会用如歌的旋律发出他们独特的呼喊。还有那些飘漾在暮色中的叫卖声,卖芝麻糊的,卖小馄饨的,卖炒白果和五香豆的,一个个唱得委婉百啭,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
【1】文章以“远去的歌声”为标题有许多妙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用比喻的手法,突出吆喝给人的美感。写出了童年生活在“我”心中的印迹。它虽然已渐渐远去,但它蕴藏着无数动人、温馨、优美的过往,就像一首拨动人心弦的歌。
B.那声音已远逝,“远去”表明留在记忆的深处,“远去”又指远离我们的生活。以此为题内涵丰富,不仅包含这两个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声音、这段生活的深深怀念。
C.童年的记忆像“远去的歌声”一样远去了,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如歌。以“远去的歌声”为题有诗意,有意境。
D.“远去的歌声”是指童年记忆里窗外传来的“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的吆喝声,那声音悠扬、高亢,带着一种甜美的辛酸,轻轻叩动着人心,似奇妙动听的歌声,让“我”产生许多联想想象。以此为题形象贴切,富有诗意。
【2】本文语言隽永优美。下列对划线的A、B、C、D四个句子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A句枯燥乏味的声音,在“我”听来“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忧伤和凄美”,准确地写出讨生活的手艺人对生活的热望及生活的艰辛。
B.第③段B句“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用排比的修辞,突出声音令我痴迷。“捕捉”这个动词也写出我对这声音的痴迷,它让我倾注所有注意力。
C.第④段C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声音留在心里比作彩笔在纸上抹上彩晕,写出这美妙的声音从“我”幼小的心灵中轻轻抹去了。
D.第⑦段D句“飘”、“拽”字用得妙。“飘”字写出了远去的声音在我成年之后仍会不时地感染着“我”的状态。“拽”字生动地描写出了那声音在多年之后仍具有强大的力量。
【3】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文章“修牙刷的吆喝声”使作者产生了很多联想想像。下列的联想想像与文本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听着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感觉那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
B.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想像自己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
C.将窗外传来的吆喝声音,想像成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大地消失时,我也会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遥远的童年时代。
D.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像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11、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逆时针跑,还是顺时针跑?
曾斯祥
①当你在操场跑步,稍稍留心,就会发现清一色的都是逆时针奔跑的人群。这个被广泛信守的潜规则,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②按什么方向跑,其实是距离决定的。距离短的如110米跨栏,根本就不存在转弯的问题,跑的就是直线。只有超过了200米的田径比赛项目,运动员才需要向左转弯,在相对狭小的赛场内拉长跑道的距离。
③对此,有科学家解释称,大多人是右撇子,右脚相对有力、敏捷,蹬地时也比左脚抬起得略高。逆时针跑步时人向左转弯,左脚相当于提供支撑力的圆规的针尖,右脚就是负责画圆的铅笔。由于右脚的先天优势,转弯时要轻松一些。此外,因为心脏在左边,人的重心也向左倾斜,因而跑动中向左转比向右转容易。
④逆时针跑虽然备受青睐,顺时针跑在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实际上,顺时针跑比逆时针跑的资历更老。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是右转弯,即顺时针跑步的。直到1912年,国际田径比赛联合会成立,规定了赛跑时跑步必须以左手为内侧,“右转弯”变成了“左转弯”,此规定沿用至今。像今天的赛马赛车,大多也是逆时针的。
⑤尽管逆时针跑法最终取代了顺时针跑法,但不可忽视的是,运动讲究均衡,长期逆时针跑步会给提供支撑力的左膝带来更大压力,造成关节疲劳甚至永久性伤害。无论你习惯顺时针跑还是逆时针跑,下次跑步时不妨改变一下方向,不仅可以避免左右膝盖受力的不平衡,还能让身体得到全面的运动,从而更好地达到锻炼的目的。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顺序。
【2】请指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实际上,顺时针跑比逆时针跑的资历更老。” 句中“资历更老”如何理解?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
12、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
绿树对我招手,
花儿对我挤眼,
小鸟儿在枝头喳喳叫,
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就这样,突然间,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