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韵(yùn) 懊悔(ào) 咕哝(nong) 手镯(zhuó)
B. 垂涎(dàn) 殷勤(yīn) 葬送(zàng) 消遣(qiǎn)
C. 忧郁(yù) 瞬息(shùn) 醇厚(chún) 诅咒(zǔ)
D. 别墅(shù) 忙碌(lù) 时髦(máo) 机械(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物的供养。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诲明 凄凉 觥筹交错 B. 侧畔 岐路 饮少辄醉
C. 拨剑 一芥 怀旧空吟 D. 雾凇 碧溪 长堤一痕
4、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荷(hè) 隐曜(yào) 风靡(mǐ) 浩浩汤汤(tāng)
B.刹那(chà) 粗犷(guǎng) 阴翳(yǔ)) 良莠不齐(yǒu)
C.埋怨(mái) 娉婷(pìn) 称职(chèng) 矫揉造作(jiāo)
D.弄堂(lòng) 潺潺(chán) 笨拙(zhuō) 相形见绌(chù)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二)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④食不至,掘野鼠去⑤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dī):公羊。④廩:储藏的米。⑤去(jǔ):储藏。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天下之大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B.居天下之广居/不可久居
C.往之女家/独往湖心亭看雪
D.威武不能屈/手指不可屈伸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语段(一)中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语段(一)中的哪句话写出了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语段(二)中的苏武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
6、【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月7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终于落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姝连闯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睛表现,获得“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赞誉。随着该节目的播出,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品读诗词的热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 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故事。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文化“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对“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字以内)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3)《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热播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我爱读诗”活动,除了常见的朗读比赛,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三种具体的有创意的竞赛形式。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填写相应的作者和题目。
创作是一种赋能,诗文赋能可以见证品质。陶渊明《_____》的“_____,悠然见南山”见证超脱;陈子昂登 _____(地名)“念天地之悠悠,_____”见证悲思;杜甫的“_____,一览众山小”见证豪迈; _____(作者)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见证真挚;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见证纯洁;龚自珍的“_____,_____”见证无私。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的高度
①大仲马和小仲马是世界文坛的佼佼者,有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其实他们是一对父子。
②一天,大仲马得知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被退回,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写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了。”
③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郡些编辑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④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终于,他用笔名寄出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出版了,并且获得众多作家的一致好评。“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1】文章结尾处,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真实的高度”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红说:“想要获得真实的人生高度,自力更生最重要。”
小雨说:“想要获得真实的人生高度,脚踏实地最重要。”
小刚说:“想要获得真实的人生高度,坚持不懈最重要。”
请围绕“怎样获得真实的人生高度”这一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10、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小题。
(甲)春分,一纸暖暖的宣言
王晓建
①春分春分,大地回春。阳春三月,风景怡人。因疫情而被禁锢了一冬的身体,正在和那些草儿、花儿一起觉醒。
②已经在心里设想过一万次和春天约会的场景,远处的风柔柔地越过高墙,飘来一丝丝春天的味道。春风到了,沉睡的万物在苏醒,无限的生机在复活,希望的田野在发芽,和煦的春风在拂动。总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日子,会让人忽然醒来。
③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因此,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④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⑤春分时节,我国除了青藏、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以外,绝大部分疆域陆续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记忆中,春天是充满温馨和温情的。说起春天,脑海中便不由得跳出许许多多惬意温馨的词句:春光明媚、春风荡漾、春宵一刻值千金……“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即便是无形无色的水,在春意盎然里也变得活泛起来,何况人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该是多么明媚惬意的春境呀。
⑥今年的春分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的。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从过年开始就蛰居在室内,错过了春节,别过了立春,更无缘于雨水……这个春天,我们错过了太多的东西。
⑦举国上下,戮力同心,共战疫魔,在即将迎来春分节气的日子里,肆虐的疫魔终被降伏。人们得以摆脱禁锢,自由地迎接这个美丽的节气——春分。
⑧杨柳将青色插满辽阔,油菜捧出沁人的花香,麦子起身,莺飞草长。此时此刻,相信即使倾国倾城也无法兑换这一刻光阴。
⑨春分十里,思绪纷纷。或许,只有这淅淅沥沥的三月里的小雨,更适合思念。这思念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凝聚,在春风细雨里落地生根。这思念会花开花落,零落成殇,正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⑩春天是季节,更是心情。不管它是忧郁的、深沉的,还是热烈的、开朗的,也不管是快乐还是烦恼,在我心中都如金子般珍贵。
⑪薄暮时分,白河水面上氤氩的轻烟笼罩着“才黄半未匀”的绿柳,若隐若现,身影婆娑。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瓣瓣零落在初升的烟雾中,悄无声息。
⑫春分,你是残冬过后第一份惊喜,是一个梦想的开始,是一个故事的楔子,是一个生命的涅槃。
⑬山一片朗润,生命的春潮在山峦随势起伏,再也听不见大山遮遮掩掩的叹息。
⑭白河的一池春水,被微风吹起层层欢笑,水面波光粼粼,一群群野鸭子,爱意融融,唱着爱情的歌谣。生命就像这悠悠的白河之水,生生不息。
⑮一个春分的时令,犹如一纸暖暖的宣言,告诉大千世界及尘世里的人们,新的希望已经开始孕育,新的征程正在铺展和延伸。
(2020年O3月21日《南阳晚报》)
(乙)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刘汉杰《春色正中分》节选)
(丙)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在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1】甲、乙、丙三则材料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写春分,试比较它们的写作目的。
【2】赏析甲文中的画线句子。
杨柳将青色插满辽阔,油菜捧出沁人的花香,麦子起身,莺飞草长。
【3】结合全文谈谈甲文“一个春分的时令,犹如一纸暖暖的宣言”一句中春分时令发出了什么样的宣言?
【4】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总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日子,会让人忽然醒来”是说我们终于睡醒了,可以不用再宅在家里睡觉,可以走进自然,感受美好的自然了。
B.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一般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
C.2020年春天,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但我们也在这个春天实现了生命的涅槃,也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D.春分时节,沉睡的万物在苏醒,无限的生机在复活,希望的田野在发芽,和煦的春风在拂动,这时我国的大江南北,都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E.《春分日》的颈联堪称佳句,“个个”一词,为后文刻画思妇形象做了绝妙铺垫。无数分离的人儿,不都是这“个个”中的一个,孤单地生活着么?
11、①曾几何时,一档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笔者就来说说舌尖上的军队。
②二战中,美军士兵对装备的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他们甚至编出很多段子来调侃这种罐头。然而,在战时的英国,午餐肉罐头被当地百姓当作圣诞菜肴享用。这种落差就是国力的体现。
③越战之后,美国淘汰了老旧的马口铁罐头包装口粮。硬质罐头的重量、硬度影响了携带的便捷性。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软罐头的包装技术。采用软包装不仅拥有和马口铁罐头同样的保质期,还便于携带和空投。包装废物在战时也易于被掩埋或者带走。在执行秘密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碰撞而发出声响。
④最早使用软罐头技术的是美军特种部队。他们经常需要在越南丛林中执行超过十天的远距离巡逻或者偷袭任务,携带传统的硬质罐头非常不便。美军后勤部门拿出用于医疗包装的高分子材料包食物给士兵吃。美国一直用最新的科技来推动军队的饮食进步,并将其视为战斗力的一部分。
⑤除了软罐头之外,营养支持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军方。营养支持本是医学专门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研究此项医学技术,通过给士兵注射营养液便可以维持生存,而且达到无损健康、保持精力旺盛的效果。美国军方打算送宇航员上太空,不进食则无需考虑宇航员的排便问题。最后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即便什么都不吃仍然会有排便,人体的胆汁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这种技术被用于治疗消化道出现问题的重症病人。中国就有因为癌症需要切除整个肠道和胃部的病人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甚至结婚生子并存活。军队餐饮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可以推动民用商业领域的进步。
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配发新型单兵口粮。这是一种可以自热并且携带安全的前线口粮。为了避免口味单调,美军开发出二十多种不同的菜品,甚至为回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开发出专用的口粮。
⑦我军有无类似的军用口粮呢?
⑧我军后勤部门一直在研发各种军用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可被视为炒面的升级版,当初制造压缩饼干是希望方便携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缩饼干的口感和营养也有所改善。有很多人认为,压缩饼干是一种泡过之后可以变得很大的食品,这并不是制造者的目的。压缩饼干的单位热量也谈不上很高,至少与同等质量的肉类比没有什么优势。整体而言,这是一种不算先进的单兵口粮。
⑨中国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军用食品是脱水米饭,最早发明脱水米饭的是旧日本军队。中国改良了日本的技术,只要加入少量热水,脱水米饭就可以食用,口感也接近一般的米饭。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效仿美国研制了类似的单兵自热食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改良型号,适用于各个军兵种。
⑩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强大,不完全在于拥有多少飞机坦克航母,而吃饭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后勤能力。对军用食品的研制开发,是军队建设今后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1】从全文看,军用食品要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第⑤段内容,请给军方“营养支持技术”下定义。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不算先进”能不能改为“不先进”?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12、文题
遇见的人,经历的事,看见的景,都会在我们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因为一本好书,种下阅读的种子;因为一次挫折,种下坚强的种子:因为一次公益活动,种下向善的种子:因为热爱画画,种下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请将“种下一粒____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