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在实验室观察一个菌落,发现该菌落较大,表面为褐色绒毛状,由此判断该菌落很可能为哪类生物的集合体( )
A.细菌
B.病毒
C.霉菌
D.酵母菌
2、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鹰滑翔适应空中环境
B.行走是人适应陆地特有的运动方式
C.蛇通过游泳、爬行适应水陆环境
D.野鸭通过游泳、飞行适应不同环境
3、下列关于病毒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B.病毒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病毒是多细胞的生物
4、夏天,馒头放久了会长出霉菌,霉菌菌落常常呈( )
A.絮状或球状
B.绒毛状或杆状
C.蜘蛛网状或螺旋状
D.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
5、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基因、DNA、染色体三者的概念图,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核,②是蛋白质
B.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C.1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③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6、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体色的定向变异
C.不施农药前,害虫本身不存在抗药性
D.枯叶蝶类似枯叶是枯叶影响的结果
7、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独立生活
B.以复制方式增殖
C.原核生物
D.分裂速度快
8、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我国特有的扬子鳄是两栖动物
9、蜗牛的运动方式是( )
A.游泳
B.跳跃
C.爬行
D.飞行
10、壁虎在遇到危险时尾巴可以迅速脱落,分散捕食者注意力,为逃生赢得时间。这种行为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生活习惯符合用眼和用耳卫生保健要求的是( )
A.为了节约时间,在行驶的汽车上看书
B.长时间看书眼睛疲劳时,用手揉揉眼睛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D.经常用挖耳勺掏掏耳朵,确保声波顺畅到达鼓膜
12、七星瓢虫可捕食麦蚜、棉蚜等害虫,被人们称为“活农药”。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生物圈中只有积极的一面,没有消极的一面
B.动物使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趋于平衡
C.动物是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1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14、夏季大豆播种后下了一场大雨,结果大豆出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中空气不足
B.土壤中养分流失
C.土壤中水分缺失
D.土壤的温度过低
15、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取决于( )
A.卵细胞数目
B.精子数目
C.子房数目
D.一个子房内胚珠的数目
16、为美化校园,威宁县某小学的学生种植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建成了一个漂亮的多肉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肥厚叶片的多肉植物抗旱性较强
B.多肉植物叶子“落地生根”属于有性生殖
C.课余时间种植多肉等劳动可缓解学习压力
D.学生通过种植多肉,可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17、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只有藻类等植物生活
B.消费者数量太多了
C.分解者数量少,活动弱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8、如图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下列对其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禁止非法捕猎野生动物
B.外来物种入侵对哺乳类和鸟类无影响
C.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
D.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
19、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外形相似,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消化管
B.是否有肛门
C.是否自由生活
D.身体是否分节
20、学习了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后,小明产生了一些疑问,鸟的骨真的比其他动物的轻吗?为此,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带有刻度的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②将一定量的家鸽骨放入水槽,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然后取出;把鱼骨放入水槽,使水面上升到记录的刻度,然后取出
③将两种骨烘干后称量,发现家鸽骨的质量小,鱼骨的质量大。
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
B.步骤②是为了获得不同体积的家鸽骨和鱼骨
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家鸽的骨比鱼骨的质量轻
D.鸟类的骨骼薄而轻,长骨实心,适应飞行生活
2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生物。
22、幼年时期,骨能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的 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23、剧烈运动后,被汗水浸湿的农服如不及时清洗,会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由于汗液中除了含有水、无机盐以外,还含有__________。
24、病毒的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仅由________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组成。
25、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传递信息。
26、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玉米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玉米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内容
| 1
| 2
| 3
| 4
|
处理方式
|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不洒水,拧紧瓶盖,
| 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
| 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
放置环境
| 25℃、有光
| 25℃、有光
| 25℃、有光
| 4℃、有光
|
实验结果
| 种子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 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1号瓶与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结果说明适宜的 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如果该同学要探究绿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 的环境中,其他与 号瓶相同.
(6)在掰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 方法来弥补.
27、转基因超级鼠是因为体内转入 而使身体生长速度变快的.
28、水是人类(___________)最基本的环境条件,要(__________)用水。
29、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30、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1、请将下列动物行为与其获得途径用线连接起来。
32、有无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______)
33、下面是人体上肢的两种运动状态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动作叫做_____(填“伸肘”或“屈肘”)。
(2)完成图B动作时,①处于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完成。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_____组肌肉相互配合,并且受到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其他如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协作。
34、达尔文在环球航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
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存在着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说明昆虫的翅存在着_________现象。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昆虫无翅或残翅的变化是___________的结果。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______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_________ 生存,__________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就是通过___________ 、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