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慕尼黑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这是因为( )
A. 协定损害了德国利益 B. 协定助长了法西斯的野心
C. 协定使奥地利被吞并 D. 协定保护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2、导致图中1760~1825年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开展
3、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分别增长了28.2%、11.9%、47.5%、80.6%。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
B.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移民的开始
C. 民主政治制度的普遍建立
D. 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4、语日:“苏湖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南宋都城临安经济繁荣 B.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C. 商业繁荣出现交子 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5、“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红军长征
B. 转战陕北
C. 挺进大别山
D. 抗美援朝
6、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外交官出席巴黎和会,在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围绕如何处理德国,英、美、法争论不休
C.日本失去了对中国独霸的局面
D.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7、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图1951年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愉快用餐、亲切交谈,阿沛·阿旺晋美这次入京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A.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C.促成西藏和平解放
D.实现了西藏民主改革
9、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一代文宗”的是
A.史可法
B.郑板桥
C.阮元
D.张若虚
10、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娶妻有日,过门不死。九土既理,玄圭锡兹。”他歌颂的是奴隶社会的哪位历史人物
A. 尧 B. 舜 C. 禹 D. 太康
11、美国学者都斯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列出了导致“人类困境”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本投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问题,必须( )
A. 维护本国利益 B. 优先发展农业
C. 加强国际合作 D. 转向海外投资
1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 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 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3、1973年,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巴拿马会议上,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所进行的努力。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断的斗争,于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得益于( )
A.美国国力已经严重衰退
B.安理会所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C.该运河无太多经济价值
D.第三世界壮大冲击美国霸权
14、“当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这里的“他”是指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林肯
15、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方法,与下面哪一种文化有关( )
A. 佛教文化 B. 基督教文化 C. 伊斯兰教文化 D. 儒家文化
16、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B. 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D.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17、下面材料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蒋委员长钧鉴: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规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卫国救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
蒋委员长钧鉴:平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规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卫国救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
A. 九一八事变
B. 遵义会议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18、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下列关于这场变革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它促进了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它引起了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D. 它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19、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20、下列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欧共体建立——“冷战”开始
B.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C.罗斯福新政——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D.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21、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根据地。
22、时间、改革者:(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3、法西斯统治是指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________,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__________。法西斯统治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维持资产阶级统治时才出现的。
24、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25、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26、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27、1990年3月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28、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9、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1)制定侵略政策: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_____,进而称霸_____的侵略政策。
(2)成立法西斯组织: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30、北宋________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31、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美国冷战政策的种种表现,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请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军事条件是什么?举出 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冷战曾使世界长期不安定,世界人民怎样做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2、简答题
美国历史给人类提供了激励与思考的范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遥遥相对,共同见证着美国的富强和繁荣。请回答两位伟人对美国最重要的贡献分别是什么?(答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美国在哪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请列举一位在这次革命中首屈一指的美国发明大王及其成就。
(3)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新的动荡和冲突中。美国罗斯福新政为摆脱经济危机、实现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请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其新政的基础和核心是什么?
(4)二战后的美国更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成为“世界领袖”。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经验可以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33、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
(2)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4、阅读下列材料,回望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还大规模展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开发。从总的后果看,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发展了。……西汉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统一,正是各族人民共同进步的结果
——《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白寿彝
材料二一到唐玄宗时,社会富庶已与隋代相似,而天宝(玄宗后期年号)之乱,亦乃与隋炀相差不远
——《国史大纲》钱穆
材料三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后,……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陈勤
(1)材料一中的武帝时,哪一事件促进了对西北地区的“交通、开发”?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历史上把唐玄宗时的“社会富庶”局面称为什么?“天宝之乱”指的是哪一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清朝入关定鼎中原”是在哪一年?请分别举一例说明清朝“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