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一“转折点”是指
A. 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 D. 中美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
2、某同学在复习笔记中归纳了印度民族大起义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在英国高压统治下爆发 ②都采取暴力斗争反抗殖民统治
③都涌现出了杰出的民族英雄 ④都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激发了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作者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若虚 D. 杜牧
4、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 大运河的开通
C.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D. 北方人民南迁
5、李大爷今年92岁了,请问他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A. 民国十三年
B. 民国十四年
C. 民国十五年
D. 民国十六年
6、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内战
C.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D.国民政府改编、缓和了矛盾
7、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宪章运动的出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材料所述的是
A. 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B. 全球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C. 全球化发展的表现
D. 全球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10、下列战役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1、美国歌手将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其中,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的“红色中国”,应当是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2、下列史实及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 科技重视程度决定国家在世界地位的走向。 |
B | 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民主法制进程。 |
C | 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 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 |
D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A. A
B. B
C. C
D. D
13、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中,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推动了农业发展。下列图示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的是( )
14、以他为首的组织叫华夫脱党,它要求埃及脱离英国完全独立。他组织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英民主统一战线,制订了26条《民族要求宪章》,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支持。材料中的“他”是 ( )
A.克伦威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林则徐
15、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到8%,其余的全部来自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16、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2012年11月7日,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而生活在非洲的奥巴马的祖先来到美洲大陆主要是通过( )
A. 三角贸易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美国南北战争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面对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他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雷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他指的是
A. 莎土比亚
B. 但丁
C. 达·芬奇
D. 米开朗琪罗
18、音乐反映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包括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是真实的反映:诸如对不公正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挫折后的失意等,同时还有幽默、自嘲,有时甚至是流着眼泪的笑。下列哪一项词语不能反映早期美洲黑人音乐的情感特点
A. 孤寂
B. 忧郁
C. 欢快
D. 哀怨
19、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对日军发动大规模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囚笼政策”、“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这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B. 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C. 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1、历史上重大战役(战争)常常是国家命运的转折。
(1)__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______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宣布实施:________
23、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24、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________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25、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殖民政府发布________,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26、1921年,列宁实施__________,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美国实施____________,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27、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可以战胜愚昧。
(1)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是:
(2)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 》,该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出自 之口。
28、生态与人口问题
生态问题 (啲变化) | ____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 |
人口问题 | 世界 人口日 | 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
影响 |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
应对 | 生态与人口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
29、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
|
|
开始国家 |
|
|
|
主要标志 |
|
|
|
重要发明 |
|
|
|
新能源 |
|
|
|
影响 |
|
|
|
30、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1、主题探究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未来。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对2019年央视春晚的四个会场——北京、井冈山、长春、深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借助这四个城市,以“道路”为主题展开了历史探究活动。
【独立之路】
(1)在1927年的井冈山和1949年的北京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从1927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功践行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富强之路】
(3)长春被称为“共和国长子”,1956年在长春建成了什么重工业项目?
(4)深圳的崛起得益于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是什么?
【筑梦之路】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摘自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6)为了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32、请写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33、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新华网
材料二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是习主席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亲临沙场检阅部队,是我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举行的专项阅兵。
——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这一天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赶赴上海和嘉兴瞻仰的目的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