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学习生物的分类后,某同学将海带、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将莲、银杏和小麦归为一类,它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是否有真正的根
B.能否产生种子
C.是否有输导组织
D.是水生还是陆生
2、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斑马和大鲵
B.鸵鸟和熊猫
C.海豹和鲨鱼
D.大雁和蜥蜴
3、“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鳞片
B.外骨骼
C.贝壳
D.细胞壁
4、养猪场的工人往小猪身上抹母猪的尿液,母猪就会给这些小猪喂奶,这是利用了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B.通讯
C.取食行为
D.哺乳
5、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引体向上过程仅要依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B.完成推门的动作时肱三头肌舒张
C.端茶杯喝茶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D.关节头与关节窝的凸凹结构增加了关节的灵活性。
7、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是( )
动物 | 甲 | 乙 | 丙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32 | 65 | 5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8、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生殖方式为卵生
C.环节动物的运动仅靠刚毛完成,身体呈圆筒形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9、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其脑容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B.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10、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蜘蛛结网的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11、关于河蚌外套膜作用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
C.能使贝壳开和闭
D.保护内部柔软部分和形成贝壳
12、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 )
A.第五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13、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培育出了抗虫棉。以上实验说明( )
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
1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的原因是( )
A.豆科植物能合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B.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磷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磷的含量
C.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钾的含量
D.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氮气,提高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
15、如下图为植物根尖的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的主要功能是保护
B.②具有分裂增生的能力
C.③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D.④的细胞长且具有根毛
16、“糖丸爷爷”顾方舟于2019年1月2日离开了我们。在我国,他发明的糖丸疫苗大大减少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发生。脊髓灰质炎是由嗜神经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下列关于嗜神经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在细胞核
B.属于细菌病毒
C.增殖方式为自我复制
D.可以独立生活
17、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18、下列是关于细菌、真菌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促进物质循环
B.有的可食用
C.有的能净化污水,改善环境
D.都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生物利用
19、题图是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10岁之前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B.女孩性器官开始明显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的早
C.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D.青春期的显著特征是神经系统功能增强
20、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富集,在“单细胞藻类→小虾→鱼→人”这样一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量最多的生物是( )
A.单细胞藻类
B.小虾
C.鱼
D.人
21、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_________。
22、写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__.
23、蚯蚓走迷宫经历了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将蚯蚓换成小白鼠,经历“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比蚯蚓少很多。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这一对比说明:动物越______,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______。
A.低等 B.高等 C.简单 D.复杂
24、请大家将以下概念图补充完整,并将“原核生物、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细胞质”填入合适的空白当中。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5、从形态上看,细菌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细菌不论任何形态都是________细胞的,无________的细胞核.
26、蚯蚓属于____动物,区别蚯蚓哪是前端,哪是后端看____
27、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______运动。
28、号称“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的是______________。
29、请说出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________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________ 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影响着________的多样性。
30、下图为某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植物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传粉方式属于 _______________ 。
(2)受精作用完成之后,受精卵发育成____,胚珠发育成____,子房发育成______________。
31、连线题
3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都是共生的。(______)
33、下图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c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2)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都是______存在的。
(3)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______,控制人类各种性状如有无耳垂等的是______。
34、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在________________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_条(数量)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写出其中含营养级最少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虾类和底栖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若图二食物网中虾类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海龟的数量会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各类生物又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 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能量最少、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