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广西十万大山的溪流中生活着一种珍稀大型两栖动物——大鲵。它之所以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 )
A.体温恒定
B.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到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C.水中生活陆地产卵
D.既能够在水中游泳,又能够到陆地行走
2、汉中的黑木耳是陕西的著名特产,一位农户对记者说:“别看木耳小,全身都是宝;别看木耳黑,它能卖真金。”下列关于木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木耳的细胞壁外有荚膜
B.木耳在生物圈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C.木耳细胞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木耳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大型真菌
3、下列食品保存的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
A.牛奶盒装——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
B.香菇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
C.鱿鱼盐渍——降低鱿鱼表面细菌繁殖所需营养
D.剩菜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下表中记录的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表示有,“×”表示没有),正确的是( )
选项 | 特征类群 | 根 | 茎 | 叶 | 花 | 果实 | 种子 |
A | 藻类植物 | √ | × | √ | × | × | × |
B | 苔藓植物 | √ | √ | √ | × | × | × |
C | 蕨类植物 | √ | √ | √ | × | × | √ |
D | 被子植物 | √ | √ | √ | √ | √ | √ |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显性性状一定更适应环境
B.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C.生物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D.后代出现机率低的就是显性性状
6、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相似性
B.变异只指亲子代间的差异
C.生物的所有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D.子女和父母的性状相似,是由于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7、“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家兔的盲肠粗大,与消化肉食性食物相适应
B.家鸽的气囊储存空气,能辅助呼吸
C.河蚌有坚硬的贝壳,有利于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
D.蝗虫体表被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
8、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9、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下列动物中用翅飞行的是( )
A. 蝴蝶
B. 狼狗
C. 鸵鸟
D. 旗鱼
10、如图三个圆分别表示蜈蚣、七星瓢虫和蚯蚓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生活在水中
B.乙表示身体分节
C.丙表示有两对翅
D.丁表示有蜕皮现象
11、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关于芽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B.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长的抵抗能力
C.芽孢可以萌发成细菌
D.细菌通过芽孢进行繁殖
12、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排出体外。这说明鸟类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 )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
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13、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以下哪种说法不能正确描述生物进化的趋势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水生到陆生
D.从地下到地面
14、花农用月季扦插繁殖时,对实验材料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将月季剪成15—20厘米左右的茎段
B.每个茎段要保留2个节
C.每个茎段上、下方切口都要一样
D.在进行扦插时茎上要去掉大部分叶片
15、下列对细菌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
B.细菌靠孢子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C.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D.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保存就是为了减慢细菌的生殖速度
16、下列分类单位所包括的生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种
B.目
C.门
D.纲
17、下列叙述中与长骨结构坚而不重特点无关的是( )
A.中央为骨髓腔呈管状
B.骨密质坚硬
C.骨膜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D.骨松质疏松
18、升旗时,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少先队员们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国旗敬礼,内心激动万分。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少先队员举起右手时,肱二头肌舒张
B.敬礼动作只需要一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
C.敬礼时,少先队员们内心激动万分与肾上腺素有关
D.完成敬礼动作的运动系统由骨骼肌和关节构成
19、孟德尔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种子都是圆粒,将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获得子二代种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圆粒和皱粒性状是由基因控制
B.圆粒相对于皱粒是显性性状
C.亲代控制皱粒的基因没有传递给子一代
D.子二代种子中有圆粒和皱粒
20、在嵩山一条小溪的石块下面,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它们身体像柳叶、背腹扁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下列关于这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点能够感知光线
B.可以通过管状的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C.身体呈两侧对称,感觉器官集中
D.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是防御敌害的利器
21、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_。
22、请结合蝗虫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感觉器官的一组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2】图中表示后足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假设有一个细菌长5微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细菌头尾相连,才等于1毫米?(1毫米=1 000微米)_________
24、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将某种浅色的桦尺蠖饲养繁殖几代后,获得了较多的浅色和较少的深色桦尺蠖。然后将相同数量的深色和浅色分别进行标记,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这两个实验区的桦尺蠖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1)据图分析,桦尺蠖的生殖属于 生殖,我们把桦尺蠖的这样发育过程称为 __发育。
(2)桦尺蠖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______ 。桦尺蠖体色的深色与浅色的差异在遗传学中称为 ___ __ 。
(3)这种桦尺蠖的体色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据图可判断 ____ 色是显性性状, ___色是隐性性状。
(4)如果显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如图亲代雌桦尺蠖的卵细胞中控制体色的基因是 ____ ,那么子代中深色桦尺蠖的基因组成为 _____ 。
(5)工业污染区,桦尺蠖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______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_______ 。
(6)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在两个实验区中,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变化是长期 ______的结果。
(7)如果工业污染区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蠖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
2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
26、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叫做学习行为。
27、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想起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_____.
28、如图为枝芽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的[g]__________是由图1中的[ ]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图2中的[f]_______是由图1中的[ ]______发育而来的。
(2)a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组织,作用是使d不断伸长。
(3)枝条是由 __________发育成的
2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0、生物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________、从低等到________、从简单到________、从水生到________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
31、请将人的以下系统与其组成对应起来
32、母鸡的育雏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
33、天津独流老醋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其酿造工艺独特,将黍米和高粱等蒸煮、冷却后,添加优质大曲,经糖化、酒化、醋化、陈酿、淋醋等四十多道工序历时3年酿造而成。
(1)独流老醋的制作选用特制的独流大曲(以小麦、大麦、豌豆自然发酵制成),含有曲霉、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等至少13种微生物。从生物类群的角度看,曲霉和酵母菌属于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在糖化阶段,黍米和高梁等经蒸煮、冷却后添加独流大曲,蒸煮和冷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独流大曲中的曲霉等微生物可以分泌_______酶等酶类,将黍米、高粱等原料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3)在酒化阶段,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微生物是_______。在酒化过程中,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因为该微生物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_________。
(4)在醋化阶段,采用独特的分层发酵工艺,发酵30天,工艺如下。
按照图中所示进行翻动,可以保证醋酸菌将酒精转化为醋酸。同时,发酵缸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层有利于乳酸菌的生命活动,积累乳酸。独流老醋独特的风味主要是由醋酸和乳酸的含量及比例决定的。
(5) 独流老醋的制作于春分时节开始,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工艺,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使各种微生物菌群依次不断消长演替,赋予其独特风味。
3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制造_________,A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者。四种动物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细菌、真菌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者。
(2)正确书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存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黄雀获得100千卡能量,则最少消耗螳螂____________千卡的能量。
(5)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6)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很难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