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0g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C.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8℃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人们能分辨出笛子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4、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m/s
B.12 m/s
C.1.2 km/s
D.1.2 dm/s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6、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它们一起绕地球转动。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神舟十六号”飞船
B.月球
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
7、小兰的视力出现问题,如图是她的眼睛成像示意图。现在有甲、乙、丙、丁四种镜片,光分别照射到这四种镜片上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小兰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镜片制成眼镜对她的视力进行矫正。请你判断她选择的是( )
A.
B.
C.
D.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15cm和30cm时,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B.两次成像时蜡烛和光屏的距离都是45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D.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能在上述两位置成像
9、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的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车、B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30s-40s内,两车速度vA>vB
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
10、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偏高。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做法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1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0.2牛的磁性黑板擦在8N 的水平磁力作用下,吸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保持静止状态,则黑板擦受到的摩擦力是( )
A.7.8 牛,方向竖直向上
B.8 牛,方向竖直向下
C.0.2 牛,方向竖直向下
D.0.2 牛,方向竖直向上
12、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5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5s~10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0~20s时间内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5s~10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13、北京时间2023年2月3日凌晨,在瑞典哥德堡田径室内赛男子60米比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6秒59夺冠,取得新赛季开门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奔跑过程中,苏炳添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B.奔跑过程中,以看台座位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
C.苏炳添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9.1m/s
D.裁判员最终评定苏炳添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1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静止的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不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向暖水瓶中灌水时,发声体是水面上方的空气柱
16、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17、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18、锯琴,也称为“乐锯”,即用锯子演奏音乐,其结构如图甲所示。演奏时,触动锯身宽度越宽,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如图乙,与触动B点相比,触动 A点时( )
A.发声时每秒振动的次数多
B.发声时动幅度小
C.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19、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蒸发现象
B.水的凝固点为0℃,则将水放到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20、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 )
A.5cm
B.3cm
C.2.5cm
D.1cm
21、倒车雷达由超声波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是汽车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如图所示。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
A.声音能传递信息
B.声音能传递能量
C.次声波产生的回声测距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2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23、如图是运动员手持金牌的照片。图中金牌直径接近( )
A.8m
B.8dm
C.8cm
D.8mm
24、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飞向了太空。如图所示、三名航天员静坐在正在升空的飞船中,如果说中间的聂海胜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可能的是( )
A.身边的刘伯明
B.神舟十二号飞船
C.飞船中的摄像头
D.正在下落的火箭残骸
25、(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______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从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除了这种措施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尽量减小噪声对马路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______
(2)如图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______。
2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1500m/s),利用这种方法___________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7、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如下图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镜对光线的______作用。
28、如题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题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________cm,题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题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29、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也就是声音的__________变小了(填声音的特性);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_;由此推断,2016年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的来自遥远宇宙的引力波一定_________声波(选填“是”或“不是”)。
30、经过无数献血者的实践证明:一个健康人一次献血在总血量的20%以内,人体可自行代偿补足,而且适量献血不但无损健康还有益健康。某同学全身血量约为4000mL,他某次献血200mL。已知血液的密度为1.05g/cm3,则该同学这次献血的质量为_______kg,约占他体内总血量的_______%。
31、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可听声”);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2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1500m/s)。
32、
(1)
(2) 。
3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 水银 | 酒精 | 甲苯 | 萘 |
熔点/℃ | -39 | -117 | -95 | 80.5 |
沸点/℃ | 357 | 78 | 111 | 218 |
萘的凝固点是_________;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
34、如图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
(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边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 ______ 产生的。
(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 ______ 有关。
(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的 ______ 有关。他用到的实验方法叫 ______ 。
(4)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______ 。
35、小明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取三个质量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B、C,它们底面积的关系是SA>SB=SC。在三个容器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水和盐水,其中A、C两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将它们分别放在三块相同的海绵上,如图甲、乙、丙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小明还想利用这些器材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于是他找来一个如图丁所示的U形管压强计,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B两容器中,保持探头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发现探头在水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6、“五一”期间,小宇从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带回一个“小美人鱼”工艺品,他想知道这个工艺品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所示的实验数据推算:温馨提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推算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工艺品排开水的质量
(2)工艺品的密度.
37、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38、赵军同学在家里想知道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了一种求食用油密度的方法。他找来一支直径均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往玻璃管里放人适量的铁砂,管口朝上放入水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水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2/5;再把玻璃管放人待测的食用油里,玻璃管竖直浮在油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油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1/4。通过计算他知道了这种食用油的密度。问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多少?
39、如图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开关、三孔插座接到家庭电路中。
(___)
40、在如图(a)、(b)中分别画出适当的透镜。
41、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50N的力推一木块匀速向右运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的示意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