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贵港七年级质量检测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和青蛙相比,雏鸟发育成成鸟的成活率高,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体内受精;②卵生;③胎生;④卵外有卵壳保护;⑤亲鸟有孵卵、育雏行为;⑥体外受精

    A.①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

    D.①②④⑤

  • 2、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 3、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

    A.产卵以后的成虫

    B.受精卵

    C.活动能力强的成虫时期

    D.活动范围小的若虫时期

  •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面是根据这句俗语写出的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A.树螳螂黄雀

    B.露水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

  •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孢就是孢子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C.霉菌菌落表面呈现的红、褐、绿、黑等颜色是芽孢的颜色

    D.芽孢是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生殖细胞

  • 6、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神经元的突起

    B.②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C.⑤是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

    D.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 7、为保护大熊猫,我国建立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B.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C.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和政策保护

  • 8、身体分节能使躯体运动灵活。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的是(       

    ①水螅   ②涡虫   ③蚯蚓   ④蜗牛   ⑤蜘蛛   ⑥蛔虫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③⑤

  • 9、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分解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 10、使用检索表对小麦、葫芦藓、肾蕨、松树和大豆五种植物作如下图所示分类,丙中除小麦外,还包含了(       

    A.肾蕨

    B.松树

    C.葫芦藓

    D.大豆

  • 1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A.胚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 12、下图是男、女部分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女孩性器官开始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早

    B.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C.10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 13、生物体的运动表现为骨的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运动的,骨的运动的动力来自(  )

    A.骨骼肌位置的改变

    B.骨骼肌的收缩

    C.关节的运动

    D.神经系统的指令

  • 14、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B.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称白果

    C.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

    D.紫菜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 1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大雁南飞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 16、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把处理好的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  )

    A.接种

    B.灭菌

    C.恒温培养

    D.配制培养基

  • 17、用甜酒曲(含酵母菌、根霉和毛霉等微生物)酿制糯米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第1~5天葡萄糖含量迅速上升是霉菌在起作用

    B.第7~9天酒精含量迅速上升是因为容器内氧气充足

    C.食用口味甜、酒味淡的米酒最佳时间为第3天

    D.为抑制杂菌滋生应低温保存米酒

  • 18、为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如图)进行微管穿刺,取出少量液体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②都是小动脉

    B.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红细胞

    C.③内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

    D.③内液体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 19、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 20、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排出体外。这说明鸟类摄食和消化的特点是(       

    A.食量小,消化能力差

    B.食量小,消化能力强

    C.食量大,消化能力差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_______、能量流和______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_______

  • 2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________

     

  • 23、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一、能在水中用_______呼吸,二、能靠______来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 24、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

  • 25、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图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

    ____________。

    3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 26、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叫_____

  • 27、为了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在四川建立了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这种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

  • 2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靠 或疣足辅助运动。

     

  • 29、微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从营养方式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其中_________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30、当骨骼肌接受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________时,就会牵引其所附着的_________绕着____________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下列物种与它们存在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 (共1题,共 5分)
  • 32、如果没有了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无法进行。( )

五、综合题 (共2题,共 10分)
  • 33、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在其结构中央有遗传物质[   ]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与植物细胞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 ______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3)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   ]______增厚,形成休眠体 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 34、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分析下图中展示的生物现象,回答问题:

    (1)此图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______把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_______释放到空气中,产生的_______和无机盐渗入土壤,被植物体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到分解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判断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