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理解性填空。
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英雄:《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暗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大战役_________和_________;《狼牙山五壮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宋学义这五壮士演绎了一曲抗日悲歌;《灯光》讲述了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正如鲁迅现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习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一个地球》呼呼人类:_____________;一位身体瘦小的老人用15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_________》的故事,他是真正与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了。
请写一句话保护环境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降xiánɡ (____)jiànɡ (_______)
劲jìn (_________) jìng (________)
3、补全带有“然”字的词语,再选择合适的填空。
(______)然起敬 (______)然无恙 (______)然大悟
(______)然而起 (______)然一新 (______)然正气
春(______)盎然 (______)然有序 大义(______)然
1.李大钊在法庭上____________,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____________。
2.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孩子们把小院重新装修了一遍,给人一种____________的感觉。
3.经过他这么一解释,我才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例:平平整整
_____ _____ ______
例:尽心尽力
_____ _____ ______
例:息息相关
_____ _____ 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最后一组按要求做(6分)
梁( ) 敝( ) 惠( )( )( )( )
粱( )敞( ) yáo( )控 ( )言 歌( ) 动( )
6、课文精彩回放。
绿
艾青 (现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处是绿的…… ”,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风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雨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水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______也是绿色的。
【4】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
百川东到海, ?
少壮不努力, !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解释下列字词。
朝露:___________。 常恐:___________。 百川: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
【3】《长歌行》出自《____________》,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这首诗歌的第一句话用“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桦树______的特点。
【2】画横线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3】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现出对桦树一身洁白的喜爱
B.白桦“涂上银霜”是指冬天冷,人们给白桦树刷了一层石灰水来保暖
C.“玉立”写出了白桦的挺拔,表现了它的气质高尚
9、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下列哪些事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傍晚的荷兰是寂静的?( )(多选)
A.奶牛
B.晚霞
C.挤奶人
D.船只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描写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的作用是( )
A.交代了时间
B.烘托出草原的美
C.突出草原的安静
D.告诉读者下文写夜晚的宁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其“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正面目
B.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由衷的赞美
C.说明荷兰是真正的牧场之国
D.纠正大家以前对荷兰的错误印象
【6】想一想“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不是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èi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用“\”画去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 逐渐—( )
犹如—( ) 颤动—( )
【4】选文第1自然段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
【5】用“——”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样子 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6】“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_____,说明了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乌篷船
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
“野渡无人舟自横”,那是北方的船:河上横拉着一条铁索,索上用铁环系着渡船,此岸的人拉过去,彼岸的人拉过来,自由往来,无需船工。只有船泊在对岸,无人过河时,空船在河边横着,才显得孤寂和单调。
绍兴的乌篷船,不是这样。有船就有戴毡帽的船工,就有青重翠叠的远山和峥嵘嶙峋的近崖联袂(mèi)而来,就有过不完的廊桥、亭桥、画桥、屏秀桥、连拱桥、单孔陡拱桥……
更奇的是,乌篷船的船夫驾船的方式,可说全世界绝无仅有:他们以双脚躅(zhú)桨,腋下夹着一扇桨当舵,船行进时,脚手并用,或只用双脚,而让夹着的桨,轻浮在水面,扣桨的脚趾,比手指还灵活。双手腾出来,左手捏着小酒壶,右手不住往嘴里拈茴香豆、五香茶干,拈得慢、嚼得细,有滋有味。那份熟练自如,那份悠然自得,把绍兴人的仙
人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乌篷船欺(ǎi)乃声声,占尽绍兴稽山镜水烟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描绘铺垫的对象,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轻灵小巧,有谁能说我们最早的先民没有凭它渔猎?勾践没有乘它在泱泱水网上运筹复国大计?王羲之不曾在船头清流酒觞(shānɡ)乐而忘返?鲁迅不是说过他在乌篷船中的感受:“我躺着,听着船底潺(chán)潺的水声……”乌篷船作为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有着多么悠长的源流!岁月流逝,它却千古不灭。乌篷船底那水声,潺潺而来,潺潺而去,永远也不会消失。
1.文中第5自然段中有许多带问号的句子,请你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说船夫驾驶的方式“绝无仅有”?
3.坐绍兴的乌篷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1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节选)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_________________和这_________________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按课文原文填空。
【2】选文第1自然段按____________顺序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画面。
【3】关于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归鸦”“大雁”“风声”“虫鸣”来写秋天美丽的黄昏,“点点归鸦朝窠里飞去”“大雁比翼而飞”是动态描写。
B.这两个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四季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C.冬季最美是早晨,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遍地铺满霜的早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属于静态描写。
D.作者说“多么和谐啊”是因为火盆的暖和驱走了寒冷。
【4】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 )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来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 )。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 )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喜欢它。我们上山砍柴或者摘菌,一定到这里来歇气、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 )上,吃着各自带来的午饭:粑粑、饭团,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我们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山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会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毛茸茸的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了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的水,好甜的水!”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飞下来了,在水边跳跃着,跳跃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样机灵;村里的娃娃们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哟,它的水真甜!
【1】请为短文加个标题。
【2】请为文中括号前的汉字标上读音。
【3】这篇短文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着各找出一处,分别用不同符号标注。“ ”表示( )修辞手法;“ ”表示 ( )修辞手法。
【5】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你猜想还有谁会喜欢?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子里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后直摇头,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说完,猴子很快用桶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全文一共有___个自然段,讲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故事。
【2】用“ ”画出乌鸦用老办法找水喝的句子;用“﹏﹏﹏”画出猴子打水的办法的句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面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用衔石子的办法喝井里的水是不行的
B.猴子乐于助人
C.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15、读一读每组的两句话,说一说,你从每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哎,同志哥!你放下,我自己来!
莫要紧,我帮你挑一截子,再还给你!
多谢了!我自己挑得动。
我看见你脚上的血印子了,还有好几里路才到目的地,你就莫客气了。
同志哥,你可不要把担子挑跑了。
我跑了,你就去司令部要人。
16、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成长的道路上有喜也有悲,有苦也有甜,有幸福的回忆,也有苦涩的印记……你的心中,埋藏着怎样的成长故事?想一想,以“成长的感悟”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2.表达真情实感。3.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