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眼球成像原理图,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视力情况下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不注意健康用眼,会导致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强,使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进入老年后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蜡烛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需要通过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2、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
A.
B.
C.
D.
3、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m/s
B.8m/s
C.6.25m/s
D.3.75m/s
4、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D.“戴耳罩”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3年12月16日,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降雪等天气,郝闻的朋友用照相机拍摄了雪景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面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平面镜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四季更迭。下列四个节气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立春——冰化成水
B.白露——草上的露珠
C.霜降——枝头上的霜
D.冬至——房檐上的冰
8、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是,改装密度是
的盐水,将该瓶中装满盐水后总质量为( )
A.
B.
C.
D.
9、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60g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约为10次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2cm
D.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
1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如图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高山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B.以舟为参照物,坐在舟中的人是运动的
C.以高山为参照物,坐在舟中的人是静止的
D.以坐在舟中的人为参照物,高山是运动的
11、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q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12、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骄阳散雾
C.深秋,铁网挂霜
D.寒冬,冻衣变干
13、如图,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14、下图所示是某种高铁刷脸装置,乘客进站乘车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平面镜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乘客的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乘客应站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15、物体在离凸透镜15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像,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5厘米时,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16、以下速度最快的是( )
A.打喷嚏时气流速度约180km/h
B.台风苏拉的瞬时风速60m/s
C.猎豹每分钟跑1800m
D.地震时纵波速度为6km/s
17、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清晨的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的树叶上出现露珠
B.夏天,放在碗里的冰棍化成了水
C.秋天,太阳出来后大雾消散
D.冬天,清晨的窗户上出现了“冰花”
1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1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0、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21、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B.甲在第9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22、如图所示,甲、乙(,
)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它们上部分别水平切去
、
后,甲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若
,则
___________
(选填“>”“=”“<”),若
,则
___________
(选填“>”“=”“<”)。
2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MN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落在bc区域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b处是紫光
B.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C.若将荧光物质置于ab之间,会看到荧光物质发光
D.若将灵敏温度计置于cd间,会看到其示数有显著的升高
24、关于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B.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C.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5、为了控制噪声,我们通常会在小区或学校周围植树,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作图)请根据图丙中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在丁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______
26、“歌神”陈奕迅在一次综艺活动中表演“狮吼震碎玻璃”,他先是将玻璃杯放在喇叭前,然后拿着话筒远离玻璃杯的过程中,若以玻璃杯为参照物,则他是_______(选填“运动”“静止”)的;接着他唱出歌曲《爱是怀疑》,将“爱”字拉长,声音响亮震遍全场,玻璃杯也随之破裂,玻璃杯破裂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能量”).
27、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了4个表面涂着相同颜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上面分别标着1、2、3、4四个数字,漆的质量、体积都忽略不计),老师告诉大家其中两个是铁块,另两个是铜块(ρ铜>ρ铁),同学们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老师在黑板上用描点法画图象,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请你判断:(选填“铜”或“铁”)
(1)金属块1是 _____块;
(2)金属块2是 _____块;
(3)金属块3是 _____块;
(4)金属块4是 _____块。
28、在认识透镜的学习中,晓彤想知道手中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于是用手摸镜片的办法来判断,晓彤的做法是_________的(选填“合理”或“不合理”)。晓彤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与太阳光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9、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2℃,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多少℃),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___________℃。
30、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然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3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___________g/cm3现用铝制做了两个实心球体,若这两个实心球体的体积之比是3:4,则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
32、小明试穿新校服时,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小明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戴______镜,乙属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34、2022年8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军演时,我方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其正前方4.1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驶来。已知声呐系统发出超声波后,经过5.4s听到回声,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在此情况下,我们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填“信息”“能量”)来发现不明潜艇的;
(2)不明潜艇的行驶速度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我潜艇收到回声时与不明潜艇的距离__________?
(4)我潜艇收到回声后马上向不停驶来的不明潜艇发射鱼雷,鱼雷的速度为360km/h,问多久后可以命中不明潜艇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5、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___________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 ___________相同;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___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通过实验可知,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 ___________(填“远”或“近”),小车运动速度改变的越 ___________(填“快”或“慢”),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_____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36、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在匀速吊起重为4.8×103N的物体时,物体4s内上升了6m,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9000W。求:
(1)起重机吊起重物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F的大小。
37、小明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500g,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所用动滑轮的总重为1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2N。(g取10N/kg)在0~2s的过程中,求∶
(1)拉力F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小明用1N拉力拉绳子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38、如图所示,小明想横穿一条18m宽的人行道,他的步行速度为1.5m/s。求:
(1)小明横穿人行道需多长时间?
(2)若一辆汽车从道路右边行驶过来,速度为36km/h,为了安全横穿马路,并且要求预留10s的安全时间,横穿前小明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远,才能保证安全?
39、放在凸透镜前的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烛焰上的一点A射出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到凸透镜上,O为凸透镜的光心。请画出:
(1)点A在光屏上的像A′所在的位置;
(2)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F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40、如图所示,上午8:00太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请在图中作出此时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41、如图,根据平面镜中的像画出物体AB。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