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一月份,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已是-30℃,而我国南方的海南岛却还是25℃,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影响这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影响
B.海拔高度
C.洋流影响
D.海陆位置
2、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
C.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3、浙江省宁波某口罩厂从大连购买5万吨聚丙烯颗粒,用于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并在长三角地区销售。图为口罩产销过程示意及我国部分工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石油是一种( )
A.可再生的森林资源
B.可再生的淡水资源
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非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2】运输聚丙烯颗粒和口罩急送分别选择( )
A.航空运输、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C.水路运输、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铁路运输
【3】口罩厂所在的工业基地( )
A.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
B.江海联运的交通优势显著
C.比辽中南工业基地水资源少
D.与京津唐工业基地同临渤海
4、能通达我国大陆每一个省级行政区域,成为我国综合运输网的“骨架”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是( )
A.公路
B.铁路
C.水路
D.航空
5、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缅甸
B.韩国
C.朝鲜
D.越南
6、福建省的简称是( )
A. 闽 B. 豫 C. 赣 D. 皖
7、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内人多地少 B.农耕区主要集中在黄土卯上
C.生态环境脆弱 D.村落集中在黄土梁上
8、地球的最大周长是( )
A. 4万千米 B. 6371千米 C. 8万千米 D. 4万米
9、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唱到“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春分时,我国最早迎来日出,最晚送走晚霞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别是 ( )
A.黑龙江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黑龙江省 海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黑龙江省
D.上海市 西藏自治区
【2】导致两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同
B.地形差异大
C.经度差别大
D.纬度差别大
10、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地面崎岖,只有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
C.日照时间短,气压高,气温低 D.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11、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不够齐全
B.人均耕地少,易垦荒地数量充足
C.耕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D.土地资源构成比较合理
【2】在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山地
【3】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B.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和高原
C.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
D.耕地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12、近年来北京昌平举办的农业嘉年华展示了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让市民领略了绿色科技的魅力,成为北京都市农业的一张绚丽“名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以下关于农业科技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柱种植蔬菜--利于灌溉施肥
B.会转的草莓架--均匀接受光照
C.水培种植韭菜--确保水分充足
D.带二维码瓜菜--加农户微信群
13、读下图“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大致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B.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决定的
C.图中甲区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
D.图中甲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和周边地区不同是由海陆位置决定的
14、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西部人口密度大
B.东部人口密度小
C.全国各地人口分布均匀
D.人口东多西少
15、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相互交错居住
C.各民族居住地相互独立,地区分布不均
D.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地分布
16、锅庄舞你会跳吗?它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艺术(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朝鲜族
D.藏族
17、北回归线横穿的经济特区是( )
A. 汕头 B. 深圳 C. 珠海 D. 海南
18、区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居住地区
C.体表特征
D.风俗习惯
19、关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饮食、民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人喜欢面食,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B.北方人喜欢面食,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小
C.南方人喜欢米饭,房屋的墙体较薄,窗户较大
D.北方人喜欢米饭,房屋的墙体较厚,窗户较大
20、下列气候类型中,在我国没有分布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1、填空。
(1)影响气候的三大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的国情特征是________丰富,_______不足。
(3)水资源属于_______资源(选填可再生还是非可再生),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南_______北_____,缓解它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
22、生活在__________高原的农民,背篓是常备的用具,是因为那里地形崎岖,山路狭窄多险,挑担很不方便。
23、我国地势特点是 ,呈阶梯状分布。
24、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________ 、________ 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 风格。
25、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是 。
26、在2018世界地理夏令营小组活动中,“世界降水组”的几位组员介绍了他们家乡的降水特点,请你根据他们的介绍在图中找出他们的家乡所在地。
卞卡:我们那里地处赤道附近,一年到头高温多雨,一年能降水2000多毫米呢!
汤姆:纬度因素是很重要的,我的家乡比卞卡的家乡纬度高,降水不如他家乡多,但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达尼:地形因素更重要啊!我的家乡虽不在赤道,可降水最多,是“世界雨极”呢!
强强:我的家乡东部临海,纬度比达尼的家乡高,降水没他们那里多,而且季节分配不均匀。
尤可:这说明海陆位置因素也很重要呀!我的家乡深居内陆,降水就很少呢!
哈姆:什么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呀?我的家乡和强强的家乡纬度位置差不多,离海也不远,可一年到头干得要命!
由此可判断:几位组员中,位于A地的是______,位于B地的是______,位于C地的是______,位于D地的是______,位于E地的是______,位于F地的是__________。
27、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8、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在此交汇的铁路线主要有:A___线、B___线、C___线。
(2)兰州位于F___线G____线、H__线相交处,它是________的行政中心。
29、我国领土最南端在____________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
30、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
31、(自主学习)中国的人口特点
学习资料:“中国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东西部分布比例”
学习思考:
(1)读“中国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图,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是______,人口性别比变化的整体趋势是________,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
(2)读“中国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东西部分布比例”图,我国人口最稀疏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最稠密省份的人口密度为________人/平方千米。
(3)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这条线以东人口 _________,以西人口_________。请从地形、气候方面简要分析成因。________
32、下图为“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1)黄河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山脉,注入①____海;
(2)黄河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____资源,上游河段存在的生态问题有____(列出一项即可);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②____高原,接纳了两条重要的支流B____河和C____河。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造成严重的____问题,为缓解这一问题,应在中游地区大力发展____综合治理;
(4)黄河下游流淌在③____平原上,河床宽,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抬高河床形成“____”;河堤一旦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____(灾害)威胁,为防止这一灾害发生,在下游河段我们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____。
33、聚焦生活,阅读材料和图示完成作答。
话题:中国的人口问题
材料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全国总人口为14.12亿人。具体数据如《年龄构成》图所示。
材料二:国际上通常把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预测将于“十四五”期间进入“老龄社会”。右图为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
问题思考:
(1)阅读材料,从《年龄结构》图上可看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人口呈上升趋势状态的是_____(年龄段)和_______________(年龄段),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5%,这说明我国正面临严重的_______问题。
(2)材料三所示图中,①是黑龙江省的_______________市,②是_______________省的腾冲县。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作简单分析。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______________ 。
34、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兴趣团队组织了一次“行万里路,看大美中国”活动,设计了三条研学路线。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三条路线(a、b、c)中,研学期间到达的目的地炎热干燥的是____,经过地区地形最为平坦的是____,能够欣赏雪山连绵风景的是____。(填字母)
(2)研学期间,如果想去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应该去图中的____(填序号)地,该地气温比③地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
(3)读上海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该气候类型特点是____。
3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综合实力强大的地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海域A是________,B是________;铁路线①是________。
(2)珠江口两岸有我国两个重要的省级特别行政区,位于西侧的是____________。
(3)两个三角洲区域都是属于_________气候,水热充足,对农业生产有利。中国的甘蔗主产区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地区,两个三角洲中_________是我国的甘蔗主产区,可见甘蔗种植受______(气温、降水)因素的影响较大。
(4)生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小明一家,家在杭州,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晚上都回到杭州,这种生活方式存在依据的条件是________。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__________。这两个三角洲共同存在的发展经济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