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D.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g) 炽热(chì) 亵玩(xiè) 屏息凝神(píng)
B.契约(qì) 猥琐(wěi)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德馨(xīn) 案牍(dú) 俯瞰(kàn) 诲人不倦(huǐ)
D.商酌(zhuó) 蔚蓝(wèi) 凸显(tǔ) 仙露琼浆(qió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近期全国开展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负责人表示: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B. 好朋友有困难,他却爱莫能助,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5、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 殷红(yān) 鞠躬尽瘁 (cuì) 妇孺皆知(rú)
B.挚友(zhì) 新鲜(xiān) 截然不同(jié) 热泪满眶(kuànɡ)
C.宰割(zǎi) 呜咽(yān) 风悲日曛(xūn) 迥乎不同(jiǒnɡ)
D.哺育(bǔ) 惩罚(chénɡ) 深恶痛绝(wù) 锲而不舍(qiè)
6、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 广饶、龙口等城市一起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B.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丁大约30台左右。
C.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孙子文化园”成为东营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东营成为“全国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7、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③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④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手熟尔/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见舟而畏之/见往事耳
C. 日与水居也/日中不至?
D. 生不识水/尊君在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见舟而畏之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久之,目似瞑
C. 康肃笑而遣之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回答。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3)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
(4)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5)《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
许世宏
①正月十四,父亲在赶集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致使脊椎断裂。接到家人的电话时,我正在备课,头脑轰的一声,爆炸似的,扔下课本,就驱车赶往医院。医生告诉我,父亲的脊椎披裂,没有断开。这时,我的心情才平静下来。给父亲拍CT时,我从后面打量这熟悉的脊背:古铜似的颜色,宽厚结实,像一块厚厚的石板。
②小时候,每逢父亲赶集,我都迎接一二里路,挂念讨水果糖吃。一次,父亲见我高高兴兴地接他,伸手一摸口袋,却忘记买水果糖了!父亲看我失望的样子,蹲下将我背在背上,一口气背到家,累得满头大汗,衣衫也湿漉漉的。父亲用汗水表示自己深深的歉意!
③1963年父亲阜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于寨学校,中间辗转多校,最后调到离我村很近的大队小学工作。一日三餐都在家吃,晚上回家住宿。那时,我正读小学,夜晚和父亲通腿。起夜时,常常看到父亲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背影投射到雪白的墙壁上,很大很大,轮廓清晰而生动。父亲工作认真,尤其是批改作文,用目光筛过一字一句,连标点也不肯放过。经他批改的作文,满篇红字,像燃烧的火焰,照亮一个教师的良知。2000年父亲的退休手续办完后,因为学校教师缺编,被留了下来。一干就是十年,却从未拿过学校一分钱。直至今年春天,他被摩托车撞倒躺在床上,才算真正退休。
④父母一辈子拉扯四个孩子。母亲是任劳任怨的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父亲月工资36.5元,仅能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是件困难的事,然而总不能让孩子辍学呀?他们与时俱进,开始加快家庭经济建设的步伐。责任田种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家里喂养猪牛羊。养猪光喂粮食不划算,成本太高,适当的配搭青草能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夏天打猪草的情景——烈日当空,一人赤裸着背,猫着腰,奋力挥动镰刀,一把一把地刈割河坡的青草。整个上午不停地挥镰、拭汗,偶尔捶捶酸痛的腰背。晌午了,又将一大捆草吃力的背回家。猪牛羊们像过年一样享受着父亲的劳动果实,不抬头地抢食着香甜的鲜草儿。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头头家畜被养得膘肥体壮,皮毛光亮,身子溜圆,而一个夏天下来父亲却瘦了一圈,脊背晒得黑黝黝的。父亲的汗水没有白白挥洒,我们姊妹读书很争气,先后三人蟾宫折桂。只有老三不肯发愤图强,未能让父亲春风得意。在村上一家三个孩子金榜题名还是第一次,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因此父亲远村近庄闻名。这荣誉算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最高的奖赏。在声名鹊起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父亲付出的艰辛?父亲卖掉了猪卖掉了牛卖掉了羊,连鸡下的蛋都卖掉了为我们换得学费,而自己从来舍不得花一分钱。平时,我家吃馍不就菜,用馍蘸辣椒糊或蒜泥,有一段时间用馍蘸清清的盐水。我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父亲的背是一片葱郁的草地,不知喂养了多少只牛羊;父亲的背是一片光滑的麦场,不知碾打了多少汗水的谷粒;父亲的背是一座高高的山岗,不知滑落了多少颗太阳”。
⑤父亲用脊背驮了一辈子太阳,扛了一辈子风雨,做了一辈子人梯。生活的重量从背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辙迹,纵横交错,像一座勒石丰碑,上面写满父亲一生的艰辛和功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围绕“父亲的背”写了哪些事情。
【2】请品味第④小节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整个上午不停地挥镰、拭汗,偶尔捶捶酸痛的腰背。
【3】有读者认为第③段主要讲的是父亲的工作,与前后内容不太相关,可以考虑删去,你觉得呢?
【4】说说本文中的父亲与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1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和坚韧。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中的“会思想”?
【2】第⑤段写芦苇层次井然,试梳理其描写顺序。
【3】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试仿写一句,表达你对人(人生)的看法。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简析其妙处。
12、这些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拥有了人生中一段特殊的“宅家(家里、小区、老家、宾馆……)”抗疫时光。让我们触摸心灵,依托笔端,抒发情怀,用真切的文字定格这段难忘时光……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写作要点】
①客观:记录居家生活的真实事例和心理状态,拒绝编造想象,还原生活本来面目。
②聚焦:选材要典型,注意详略安排,反对写流水账,不能简单罗列所发生的事情。
③细节:会运用细节描写,有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④自由:指向自我的个人经验,特别提倡鲜明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