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战火车站等重要区域,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
B.根据《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杭州市区内的遛狗时间为每天晚上7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宠物狗必须被系上狗链,并不得进入市场、公园、学校、医院和公共场所。
C.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 《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
C.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D.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3、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 ,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 出迷人的风姿。
A. 监测 维护 显现 B. 检测 维护 显见
C. 检测 维持 显现 D. 监测 维持 显见
5、古诗阅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望岳》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D. 结尾一句写作者登临泰山极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心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中国古代称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D.《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本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7、下面书法作品,是家中客厅悬挂的字幅。不同的字幅内容,展现了不同的家风。下列对字幅的欣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作品属于隶书,蚕头燕尾,严谨庄重。此幅书法作品展现了主人不追求名利,志趣高洁的高雅情趣。
B.乙作品属于行书,潇洒流畅。主人坚信足够的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C.丙作品属于楷书,规范端正,行云流水。主人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成功的根本。
D.丁作品属于草书,奔放自如,表现了主人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8、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纸上谈兵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如果)
D.悉更约束 (悉:全,都)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石性坚重 乃取一葫芦至于地
B.果得于数里外 尝射于家圃
C.一老河兵闻之 水陆草木之花
D.而绝其粮道 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在下游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甲)文中讲学家之“笑”与河兵之“笑”都是“嘲笑之意”,但是嘲笑的对象不同,前者嘲笑的是庙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愚蠢做法可笑;后者的“笑”侧重嘲笑讲学家的不切实际空谈事理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C.两文的人物各具特点。(甲)文中的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乙)文中赵括治军武断专横。
D.文章寓理于事。(甲)文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告诉我们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乙)文借赵括兵败,告诉人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杨绛先生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本文由蒲公英联想到母亲,他们的品质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归纳。
【2】分析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直线的句子。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第⑤段划曲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两篇文章在描写手法和主题上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蝶
(1)一年冬天,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2)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3)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满地的红。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4)院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5)每写好一张,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就接过去铺在地上。棕黄的泥土地面上,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福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炸开在黄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chuăn,指不顺,不幸),福在哪里?
(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循着花香,我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梅花。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
(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写得不好,给大家添点喜气。”老人的声音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14)“大爷,你恨她吗?”
(15)“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16)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 500 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17)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18)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19)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我又望了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20)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支持,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花虽开屋外,福却藏心中。
(选自《思维与智慧 》)
【1】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多次写到梅花,有何作用?
【3】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的重要方法,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中。请结合语境,品味第(2)和第(7)段划线句子,揣摩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1)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2)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4】赏析“花开屋外,福藏心中”这一标题的妙处。
12、请以《这样做,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③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