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新冠病毒轰轰烈烈地向我们人类杀来时,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恐慌。
B.比起去支援抗疫一线的那么多逆行者的艰辛,我们被迫宅在家里的不适是多么微不足道。
C.现在虽然解封了,但疫情还没有结束,还要继续做好防护,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出门连口罩都不带了。
D.我们同学们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好个人防护,保护了自己,就是保护了大家。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仰慕 (mù) 宰割(zǎi) 重荷 (hè) 可歌可泣(qì)
B. 衰微 (shuāi) 筹划(chóu) 迭起 (dié) 鲜为人知 (xiǎn)
C. 深邃 (suì) 彷徨(pánɡ) 踌躇 (chú) 锲而不舍 (qì)
D. 磐石(pán) 赫然(hè) 分歧 (qí) 兀兀穷年 (w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累赘 竹蔑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B.遨游 拖踏 五脏六腑 循环往复
C.俯瞰 遗憾 荒草萋萋 血气方刚
D.镶嵌 猥琐 怏怏不乐 颠沛留离
4、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
A.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B.春节 清明 七夕 中秋
C.春节 端午 重阳 腊八 D.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5、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ɡ) 震悚(sóng) 目不窥园(kuī)
B.殷红(yān) 挚友(zhì) 义愤填膺(yīnɡ)
C.疙瘩(ɡé) 阖眼(hè) 慷慨淋漓(kǎi)
D.朔气(sù) 污秽(suì) 妇孺皆知(rú)
6、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奠基(diàn) 硕果(shuò) 迭起(dié) 扑朔迷离(shuò)
B. 调羹(gēng) 校对(jiào) 揩油(kāi) 大庭广众(tíng)
C. 哺育(bǔ) 诧异(chà) 字帖(tiè) 鲜为人知(xiǎn)
D. 亘古(gèng) 愧怍(zuò) 诘问(jié) 锲而不舍(qì)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执着/着急 重量/如释重负 钩心斗角/天涯海角
B. 侮辱/后悔 诘问/廉洁奉公 心甘情愿/酣然入梦
C. 排解/解散 憎恶/穷山恶水 祸不单行/各行各业
D. 秩序/迭起 亘古/持之以恒 妇孺皆知/各取所需
8、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3)恐已暮矣(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
【2】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4】结合课文《孙权劝学》和本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9、默写古诗句。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3)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借下山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困难有充分认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约客》中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陪女儿高考
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得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安顿好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这时,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软软的,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
下午考完化学,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你这算不得什么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心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子夜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在陪考过程中承受的紧张和压力。
【2】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心理描写的刻画。请以第①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3】全文写表示时间的词句多达十次,有什么作用?
【4】本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好处。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请概括哲学家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短的语句,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