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广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B.《海底两万里》作品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征服‘星期五’收为奴仆”等情节极富幻想,引人入胜。

    C.尼摩船长第一次见到阿龙纳斯、尼德·兰以及康塞尔时,装作听不懂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等语言的原因是尼摩船长处事慎重,想要多了解三人的情况再做决定。

    D.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可见他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反抗压迫的战士,具有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溅(bìng   悔(chàn   luǒ   忧心忡zhōng

    B.开(zhàn     尽(tuì   而不舍(qiè

    C.然(càng   立(chù   diàn   仙露浆(qióng

    D.)     仃(líng   bāo   乎不同(jiǒng

  • 4、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B.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鄙人说没有考好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zhàng) (pài) (fǔ) 目不园(kuī

    B.(háo) (dàn) (qì) 而不舍(qiè

    C.(qí) (gěng) (pī)   尽心血(

    D.(diān)   (chéng) (huì) 气冲牛(dǒu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骨(hái)    (dí)    (níng) 姗来迟(shān)

    B.销(shí)    (shè)   ( fèi)  重负(jūn)

    C.断(yì)     (chèng) (lǜ)   然长逝(cù)

    D.悍(biāo)   开(zhàn)  (shì)气冲牛(dǒu)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   (2)康肃笑而__________

    (3)夫没者岂然哉__________   (4)见舟而之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 《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  ( 韩愈晚春》)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2)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明年我回家

    ①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②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 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③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屋,姗姍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夜幕暗淡的灯光下,四周朦朦胧胧的。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 私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④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 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 “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 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⑤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⑥“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 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 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⑦“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⑧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 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 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⑨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 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⑩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 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粗糙,但它令 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 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 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 就知足了!

    ⑪“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 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 “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 “看, 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二三十年了,母 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⑫“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 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⑬“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 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⑭“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 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⑮棉被柔软软、绵温温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⑯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⑰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

    ⑱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⑲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

    母亲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

    _________

    _________

    心痛

    祭拜父亲

    _________

    _________

    吃惊

     

     

    2下列句子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1)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私 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2)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从描写角度赏析)

    3文章自然段写到: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请问“我”到底懂了些什么?

    4为什么最后一段“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请结合全文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孝亲”的看法或感悟。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袁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文章的开头写到“好大的山”“陡峭的山”,以及“我们有些着急了”,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文我们了解到“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都是茅屋的主人,请你概括出“我”和老余与小茅屋有过哪些故事呢?

    3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小茅屋主人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依靠一种特殊的记叙顺序一步步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4对于这篇小说中体现出的社会风貌,你有什么体会和启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晒晒我的____”为题,写一符记叙文。

    要求:1.补齐题目;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字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