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法和改革是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有位平民因为勤劳耕作,生产出诸多粮食受奖励,由此推测是下面哪个变法时期的事件:
A. 商鞅变法 B. 李悝变法 C. 王安石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2、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上述材料表明( )
A.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B.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 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 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设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机构,实行
A.军事独裁
B.贵族专权
C.君主立宪
D.民主政治
4、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此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B.政府大兴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C.大力整顿银行业 D.决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5、如下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6、陈独秀认为:“只有两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这个时期的成熟是可以拿十余年来的政治史及眼前要求打倒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呼声可以证明的。“相关历史实践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黄埔军校建立
C. 全面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7、“史实论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953年至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 |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C |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 成为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
D |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
A.A
B.B
C.C
D.D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B.南美洲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由圣马丁领导
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9、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过“谁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为挽救苏联解体,苏共曾做过一次最后的努力( )
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B.签署明斯克协定
C.发动“八一九事件”
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10、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
A.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B.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C.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D.书法、火药、指南针
11、签订慕尼黑协定的国家有(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意大利 ④德国 ⑤美国 ⑥捷克斯洛伐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12、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财富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B. 航海家们的探索和冒险精神为新航路的开辟起了推动作用
C. 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
D. 葡萄牙王室是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
14、某校历史研究性掌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①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1990年3月纳比米亚的独立,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结束
③1948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近两个世纪的统治
④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不懈斗争,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领土主权与疆域的变化
C.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D. 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15、“(美国)总共支付了 125 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 前的水平。”材料指出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
A. 欧洲科学技术先进 B. 冷战对峙有利欧洲发展
C.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 欧洲国家劳动力高素质
16、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军事集团 B. 经济实力
C. 外交政策 D. 人权问题
17、—位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提出“原子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达·芬奇—《蒙娜丽莎》—文艺复兴的先驱
C.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著名文学家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法国天才作曲家
18、“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下图人物青年时代壮志凌云的一首诗,他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A.昆明号
B.郑和号
C.济南舰
D.辽宁舰
20、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张衡 屈原 B. 宋应星 李时珍 C. 蔡伦 张仲景 D. 张仲景 李时珍
21、__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__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__、电车、____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
22、世界现代史上曾召开过很多国际会议,请举出下列内容相对应的会议名称。(4分)
⑴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⑵签订《九国公约》——
⑶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⑷决定成立联合国——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俄罗斯人的祖先是________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________。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________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__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25、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917年________武装起义的爆发,吹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
26、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________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________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________年,苏联解体,标志着________终结。
27、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8、印度民族大起义
影响:印度民族人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9、内战爆发:
导火线: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_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围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30、1812年,____ 率军远征俄国,大败而归,三年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___ 》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奴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31、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北约和华约组织为首的国家各是哪一国?
(2)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两大对峙集团的形成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阅读下面史实,回答相关问题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19世纪末期以来,使美国成为大国的因素有哪些?
(3)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但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从19世纪中期以来,使日本小国成为经济大国的因素有哪些?
(4)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有这个国家的因素,尤其一战后,处理这个国家的哪个条约,引起了此国民众不满,为二战埋下祸根?这个国家的人,有一项成就,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此动力机是什么?
(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法国有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1804年做了哪些大事?
(6)苏联解体产生的国际影响是什么?
(7)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你认为从这些国家的历史中给我们哪些启迪?
33、举出古希腊两个最著名的城邦的名称。
34、读史有感:
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各种危机,但每一次危机过后都进一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危机嵩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面对殖民危机,被压迫的民族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面对社会危机,落后的国家进行了既胎换膏的改革;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1)17~19世纪60年代,俄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的名称及共同作用是什么?
(2)18~19世纪美国和印度为争取独立、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领导者分别是谁?
(3)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政府为缓和矛盾,救治危机所采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4)当今中国的发展要面对很多危机,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