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具有“三山夹两盆”的地势特点,“三山夹两盆”自北向南依次是
A. 阴山、四川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
B. 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C. 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祁连山
D. 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昆仑山
2、北京交通格局特点是( )
A.“井”字形格局
B.棋盘形格局
C.由环形路和放射路组成
D.由圆形路和“井”字路组成的
3、导致我国“南涝北旱”和“北涝南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进退正常 B. 夏季风进退异常 C. 冬季风进退异常 D. 季风进退异常
4、下面四个省与其简称、行政中心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江苏省—苏—南京
B.安徽省—皖—合肥
C.青海省—青—南宁
D.江西省—赣—南昌
5、长江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主要是指( )
A.养殖效益大
B.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C.航运价值大
D.水能资源丰富
6、《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对“聚”和“落”甲骨文的解释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
C.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D.乡村,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从对“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 )
①靠近水源 ②交通便利 ③地势险要 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合适的生长地区,主要是( )
A.山区面积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8、下列有关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货运量大②黄河的地上河分布在黄河中游③规模宏大的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④综合治理黄河,重点是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只考虑降水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拉萨
D.广州
【2】2022年7月28日起,辽宁强降雨致8个城市发生洪涝灾害。辽宁此次强降雨的水汽最可能来源于(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3】关于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都不均匀
②一般来说,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以下关于中国地形区的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黄土高原
B.“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
11、我国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和被誉为“紫色盆地”的分别是( )
A.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B. 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D.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12、与日本和哈萨克斯坦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内陆国 B.岛国 C.濒临三大洋 D.海陆兼备的国家
13、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A.黄海,东海,渤海,南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依次是( )
A.藏、云、粤、 闽
B.台、琼、云、藏
C.云、桂、粤、台
D.台、赣、桂、闽
15、我国西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此分析中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四级阶梯状 B.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C.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 D.北高南低,呈四级阶梯状
16、下图能反映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的是( )
A.A
B.B
C.C
D.D
17、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可以大量消耗
B.禁止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
C.合理开发利用非可再生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并积极探索新资源
D.控制人口是提高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唯一途径
18、在我国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 汉族 B. 回族 C. 壮族 D. 蒙古族
19、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洪涝、地震 B.台风、干旱
C.泥石流、寒潮 D.寒潮、地震
20、读“小天鹅在我国境内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迁徙路线②在我国境内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21、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 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__ 现象。
22、写出图中四种民族风情的名称和对应的民族。
A____手鼓舞 B_____孔雀舞C_____跳板 D_____摔跤
23、黄河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长江的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
24、读“我国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写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5、南方地区:
(1)水域:A________海B________海C________海峡D________海峡
(2)地形区:E________平原F________丘陵G________盆地H________高原
(3)山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
(4)河流: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26、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____,____。
27、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分别写出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①____(简称)____(行政中心);
②____(简称)____(行政中心);
③____(简称)____(行政中心);
④____(简称)____(行政中心)。
28、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_______。
29、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_____至云南省的_____一线为界。
30、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是________。
31、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秦岭—淮河一线位于( )
A.甲、乙区域之间
B.甲、丙区域之间
C.乙、丙区域之间
D.丙、丁区域之间
【2】春节期间,在乙区域可以( )
A.逛花市
B.观看传统的摔跤比赛
C.看冰雕
D.看到成群的藏羚羊
【3】下图漫画《热炕头上的年夜饭》,漫画中的情景出现于上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32、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地理区域的名称:②______;③______。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中,确定界限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3)在①,②、③、④四大区域中,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__和______(填数字)。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请你说出季风气候对我国种植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各写一条即可)
(4)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导致这种差异主要因素______。
(5)下列对乙地气候特征描述正确是( )
A.夏季短促,温暖湿润;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3、读珠江三角洲区域部分地区及港澳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是____。图中甲是____经济特区,乙是____经济特区。
(2)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下图中小明和小玲所谈的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请你再写出两点:①____;②____。
(3)珠江三角洲区域属于____气候,水热充足,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
(4)珠江三角洲区域通过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____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5)在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区域和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合作模式被称为“港粤合作新模式”。下图中a是指____地区,b是指____地区。
34、暑假,小明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完善旅行见闻。
(1)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这里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2)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其功能是____
(3)行经玉门,常可以看到景观B,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____
(4)进入新疆境内,查阅地图发现,河流多为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铁路多位于盆地的____(填“内部”或“边缘”)。
35、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及“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气候类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风向判断,该图反映的是______ (冬、夏)季风。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__.
(3)西北地区夏季不能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河流多__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
(4)有图2可知,AB两城市所在地主要的耕地类型是______,CD两市所在地位于______(干湿地区)。
(5)图2中A、B、C、D四城市由北向南排列,可知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