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尼赫鲁成为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领导人
②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2、下面是某次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统计表:( )
民工 | 担架 | 大小车 | 牲畜 | 船只 | 筹粮 | 挑子 |
543万人 | 30 5万副 | 88万辆 | 76 7万头 | 8500只 | 9 6亿斤 | 20 6万副 |
该战役是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产生--实践--实现--发展"的过程,对这一过程史实论证不正确的是
A. 产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实践--巴黎公社
C. 实现--二月革命
D. 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美国《华盛顿邮报》称,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他们的制度,他拧开了螺丝钉,结果整个制度崩溃。这份报纸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苏联解体
B. 南斯拉夫分裂
C. 东欧剧变化
D. 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5、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某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这些“苦力”为“激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材料中的“苦力”指的是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6、历史上分别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会议是
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7、中国历史上对汉字推广起到奠基性作用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秦始皇 D. 王羲之
8、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说明欧洲启蒙思想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 人文主义
D. 法拉第电磁学
9、下图《列强分占北京城示意图》反映的史实发生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B.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1、“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此诗主要肯定的是 ( )
A. 张骞的冒险精神 B. 张骞对经济交流的贡献
C. 张骞开辟了祖国疆土 D. 张骞对民族团结的贡献
12、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A. 交子 B. 瓦子 C. 关子 D. 会子
13、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 )
A.埃及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B.在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C.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4、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
志是( )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设立军机处 D. 八股取士
15、“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意思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 )
A.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
16、下列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了推动作用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8、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著名论断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遵义会议召开 D. 辽沈战役胜利
19、小小明信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的两张明信片再现的史实是( )
A.二次革命的发动 B.袁世凯独裁复辟
C.护国战争的胜利 D.北洋军阀的割据
20、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的“左”的错误的表现有( )
A. 高指标 B. 瞎指挥 C. 浮夸风 D. “共产”风
2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________的全球化趋势加快。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2、内战爆发:
过程:
(1)内战爆发:_______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________”。
(2)战争初期形势: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3)转折:
①措施:1862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_________》,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______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②作用: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结束:__________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_______________。不久,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23、俄罗斯的由来: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 )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4、“两司马光照史册”指的是司马迁编写的 和司马光编写的 。
25、识图填空。
_______年11月,在_______的领导下,俄国_______取得胜利。此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主义国家_______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2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7、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
(4)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会议 。
28、内战爆发:
性质: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革命。
29、“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0、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________、波兰等;亚洲的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31、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北约和华约组织为首的国家各是哪一国?
(2)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3)两大对峙集团的形成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大战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以下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一个国家发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请问这个“革命”是什么?
(2)一战后,战胜国对战后世界进行了安排形成的体系是什么?这一体系形成过程中侵犯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请问这个运动是什么?
(3)二战前,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战争一触即发,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4)1931年,在东方战场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二战后,美苏两国开始了长达近50年的冷战,世界陷入了“两极时代”。请问这个“两极时代”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3、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34、 20世纪初的战争使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划分了世界格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来源于战后的诸多条约,其中有一条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另一条约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引发20世纪初的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交战双方是谁?哪一战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2)此次战争签订的对德合约是什么?专门讨论中国问题而签订的合约是什么?由此形成了什么样的新的政治格局?
(3)对德合约引发了中国的什么事件?此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5)由此,给我们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