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 1874~1890 年美、德、英、法、日五国工业年均增长率表。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有( )
①英、法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②日本经济总量已超越德国
③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胜利
3、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一个“侠盗集团”为寻找“圆明园”流失的兽首而历经艰险,保护国宝的冒险故事。这些文物的流失应该源于哪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无私奉献精神
5、两河流域曾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被誉为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6、建立国际联盟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但在和会上,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其中属于当时日本意图的是
A. 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
B. 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C. 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
D. 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
7、如果把“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两极下的竞争
C.两极下的格局 D.和平与发展
8、下列事件中对本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鸦片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结合下图信息判断,图中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三大改造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0、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完全西方化的原因是
A.门户开放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对外侵略
11、南宋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南宋之时杭州商业繁荣远超东京,马可·波罗到达杭州时,称该城是“世界最富丽华贵之城”。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 )
A.重开海运外贸兴盛
B.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促进
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商业繁荣
12、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始了“谋求和平的旅行”。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下表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内部原因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资本限制
B.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中华民族爱国意识开始强化
D.政府措施激发人们投资工业
14、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北洋西学堂
D. 南洋公学。
15、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6、“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7、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
A. 赵孟颊 B. 吴道子 C. 阎立本 D. 张择端
18、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相传,黄帝能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等。上述发明不能反映( )
A. 炎帝和黄帝是考古实证的人物
B.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化身
C.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0、下图两幅漫画均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下列对比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
B. 揭露了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D. 斯大林的“阻止”使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21、1922年,美国主导下的华盛顿会议签署《_____》,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多强挑战,世界正朝着_____方向发展。
22、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⑴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⑵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改革。
⑶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3、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24、公元前3世纪___________(人物)开创了封建帝制,20世纪初,___________(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5、罗斯福新政:作用:(评价)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________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26、《九国公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战胜国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__体系”。
27、“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28、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______,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29、请根据下列历史信息准确填写相应的中国古代王朝名称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朝代亡
神勇玄宗清女娲,繁荣盛世号开元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30、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31、简述美国同西欧、日本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并说明这种演变的原因。
32、识别历史人物。
思考:写出下述两幅图的人物姓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主要事迹并予以适当的评价。
3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初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当时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1945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1949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4)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召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历史性的决策?
(5)201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在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4、推举影响历史进程的政治人物
图1:巴黎和会“三巨头” | 图2: 慕尼黑会议 | 图3: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
(1)图1中“三巨头”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一会议对德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图2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上作何态度?
(2)图3所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对二战后德国的未来做出了怎样的安排?这次会议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同样作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斯大林、罗斯福,对本国经济发展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如下材料是段炳林、齐世荣两位历史学家对他们执政政策的评价:
材料一:1933年,苏联某杂志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但是之后,苏联重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摘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篇》 |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相比主要独特之路有哪些?这些特点对苏联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是什么含义?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5)综合上述问题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领袖的决策对国内、国际事务影响巨大。请你总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领袖,该如何引领世界发展和历史前进?
邮箱: 联系方式: